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弹性退休制不妨先行先试

www.fjnet.cn?2012-01-16 15:23?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全国妇联、人社部等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弹性退休制。相比较此前颇受关注和争议的"妇女延迟退休",这一制度有哪些变化,是否更能体现男女平等和公平,是否可以照顾到更多群体的利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介绍说,所谓弹性退休制,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上有选择权。“比如男女有个共同退休年龄的下限,50岁或55岁,到这个年龄可选择退休。同时也设置上限年龄,比如男女都是60岁,让男女都有选择权。”(1月15日中国广播网)

关于推迟女性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的问题,坊间早有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改变。数据显示,到2008年年底,我国城乡女性就业人员为3.59亿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6.4%。目前,我国女性自主创业比例已达21%以上,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5%。2008年,全国女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40%以上。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平均寿命超过男性。有的55岁女性正处于职业的巅峰状态,让她们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既是人才浪费,也让多数女性退休待遇低于男性,影响了女性的经济地位与职业生命力。而且弹性退休制尊重了女性退休年龄的自主选择权,如果女性愿意,岗位需要,让这部分女性多干几年,可以考虑。

进一步说,不仅男女退休年龄平等的问题值得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为了减轻“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的压力,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也值得探讨。

一种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会给当前就业市场造成冲击。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当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找工作本身就比较困难,再延长就业人口退休年龄,而就业空间相对固定,难免会缩小就业市场,增加青年群体的就业难度。但是如果延长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照顾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对青年才俊的就业影响并不大,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就业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不妨对延长退休年龄做一些制度尝试。

在我看来,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老人抢年轻人的饭碗这么简单。尽管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比较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岗位奇缺。虽然人力资源数量供大于求,在质量上却供不应求,尤其是人才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而新增就业主力军———大学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而且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还有待提高,经验不足、技能不熟练的年轻人尚不能完全取代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否则可能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降低劳动效率。由于不少60岁年龄的专业人才精力比较充沛,对相应的技术领域和工作业务比较熟悉、熟练,不需要进行长时间、高成本的培训即可上岗,节省了人才培养的时间和成本。自然有单位愿意继续聘请他们。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