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莆田荔城:岂可如此打发被拆迁老人?

www.fjnet.cn?2011-12-22 14:56? 冯海燕?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浴室没有热水器,屋墙多处裂痕;为抵挡粉尘、噪音,报纸和布成了老人的“武器”。

城港大道的岳公大桥下,有一座12间小屋的院子,每间18平方米。莆田市荔城区新溪村的一些老人暂栖于此,这些老人是房屋被拆后无处容身才如此。考虑到当地风俗,这些小屋已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是这些老人的送终之地。入住半年来,已有一人在此去世。当地村支书表示,该村出租屋都不愿出租给高龄老人及孕妇,而村子里又缺少地皮,实在是不得已才把安置房造在桥下。(12月20日《海峡都市报》)

看看,桥下蜗居,名为暂栖,却有可能成为这些老人的最后归宿。噪音灰尘,对于喜欢安静的老人而言,实在是不堪其扰,无法忍受。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村支书的“不得已”。那么多人都忍看老人住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难道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当地相关部门呢?现在有种时髦的说法:“拆迁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如果眼前的民生都得不到妥善解决,又如何能让我们憧憬遥远的未来?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身心均已极度脆弱,他们更需要生活在舒畅的环境中。如果说配合拆迁是一个好公民的表现,那么妥善安置应该是相关部门的职责。除了桥下,当真没有合适的地段了吗?那么如果没有这座桥,这些老人难道要“以天地为家”了?

我们向来倡导尊老助老的社会风气。然而,栖居在桥下的老人,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天下之大,除了桥下,竟无这些老人的容身之地!人人都会老,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的晚年蜗居在桥底下,能不感到凄凉与无奈吗?换个角度说,拆迁如果真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利益,为什么将要得到利益的当地,不能善待这些老人呢?如果拆迁创造不出利益,甚至连安置老人都无法妥善解决,那么这样的拆迁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决定拆迁的当地有关部门,当初到底是在为谁说话?

拆也拆了,无论如何,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协调,为老人腾出地方来,让他们安享晚年!(海峡导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