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给郑渊洁写信的是个怎样的孩子

www.fjnet.cn?2011-12-16 08:58? 时言平?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上称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引起网友热议。对于此言论有一名小学生致信予以反驳称其“刺痛班干部的心”,并表示以后不会再读郑渊洁所写的童话。

对于郑渊洁的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的论调,笔者并不表示赞同。给任何人贴身份标签,折射的都是不道德的道德优越感,尤其给孩子贴上汉奸的身份标签。不过,郑先生列举的小学生班干部的一些特点,确实也客观存在。但这封来信显然不像是个孩子的手笔,或者说最起码不应该是个孩子应该有的价值体现。

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是快乐的。给郑渊洁的信中,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由和欢乐。被郑爷爷贴上汉奸的标签,甚至因此被同学们和社会指责为汉奸,当然会不开心和委屈。但是从来信来看,这显然不只是委屈,而是阵营化的论争和价值观的对抗:反讥郑渊洁是汉奸,抵制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代表”家长、学生、民族、未来……这孩子背负的东西也不免太过沉重。笔者不是想跟一个孩子较真,只是觉得这样的一封极具价值阵营色彩的来信,或许又是某些“辟谣者”把孩子当成价值输出的工具,这同样是不道德的。

这些只是笔者的质疑而已,又或者这真是一个因被贴上汉奸身份标签而倍感委屈的学生干部来信。不过,如果来信的背后真的是个孩子,那么这种阵营思维和以牙还牙的性格,无疑也是畸形的。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其他孩子,广阔的视野和勇敢的抗辩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以抵制孤立、匿名抗辩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委屈,都是不合理的。

郑渊洁很“绊”,给一个孩子群体贴上汉奸标签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一个孩子,又何必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高度呢,自由成长才能更加快乐,不是吗?

郑渊洁的言论确实会刺痛班干部的心,孩子是无辜的。但是,信中的孩子,又何尝不让人胆颤。如果写信的是个孩子,这种思维无疑是可怕的;如果有人试图进行价值抗辩,假孩子之手来写这封信,那么更是无耻的。

时言平(重庆 编辑)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