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年底突击花钱接受阳光的“消毒”

www.fjnet.cn?2011-11-24 08:44? 舒圣祥?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近1.2万亿元,超过全年财政支出金额的1/4。2008年12月,政府的财政支出金额为超过1.5万亿,2009年为两万亿。而今年,按照统计数据,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这相当于瑞士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约10万亿元,仅仅年末一个多月,就要花掉3.5万亿——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耳际如流水般哗哗作响的花钱声。在年底突击花钱的不变图景里,湖南商人陈荣的较真,只是一个微小的缩影。“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在突击花钱的大军中,显然还远远算不上最坏。既然大家都是为了花完钱而花钱,其花钱质量之低下、寻租腐败之泛滥用脚后跟都能想到。

众所周知,年底突击花钱是一种预算病:一是预算的软约束让资金充裕得非年底突击不能花完;二是决算的软约束让无论年底怎么胡乱花钱都能顺利通过。遏制“年底突击花钱”最有效的手段,不是财政部的禁令,而是人大代表的反对票。可惜,公众的愤怒,似乎永远转化不成人大代表的反对票。年底突击花钱的相关项目和议题,从来都不是来年人大会议上的关注焦点。反过来,因为政府决算的审核者们不像社会公众和投标商人那样愤怒那样较真,年底突击花钱日益被固定为一种惯例。

眼下,难产了N年的《预算法》修订,据说正在闭门重启相关议程,还被捕风捉影到“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算、决算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这样的内容。对此,公众一面翘首期待,一面又不敢乐观。要知道2010年的修改稿最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有退步。不知这种闭门修法最后能博弈成什么样子。

宏大的修法议题也许还得继续博弈,但现实的年底突击花钱问题不能持续无解。如果我们还无法改变年底花钱的数量,但至少需要改变年底花钱的质量。换言之,必须尽最大可能保证3.5万亿被花在民生急需的刀刃需求上,而不是被肆意地挥霍浪费、中饱私囊。对此,财政部仅仅表态坚决制止没有用,关键要尽快做一些规则上的弥补,对年底突击花钱“特事特办”。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将年终3.5万亿财政支出的明细全部对社会公开,让公众知道这3.5万亿是怎样被突击花掉的,以监督和评价花钱质量,并以之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依据。二是对年底突击花钱进行“突击审计”,监督年底花钱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挥霍浪费,是否滥发奖金福利,资金使用效率是高还是低,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问责,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下年度人大审核预算的重要参考。

不让年底突击花钱成为一笔糊涂账,告诉公众3.5万亿是怎样被突击花掉的,这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到。我们并不奢望一步到位就能解决年底突击花钱问题,但是至少应该在民意鼎沸的推动下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不妨就从今年的3.5万亿开始,让年底突击花钱接受阳光的消毒。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