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就业不足停招”勾勒出教育不作为脸谱

www.fjnet.cn?2011-11-23 17:37? 龙敏飞?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网站11月21日公布的一份文件规定,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教育部提出,要让中小企业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提出要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11月22日新华网)

对当前的教育,我们有千般痛万般恨,因为我们爱之深则责之切,而教育却始终有如扶不上墙的“烂泥”,这么多年,虽有改观,却一直未有伤筋动骨,也使得其很难达到我们理想的期望。除却教育本身的论文抄袭、学术丑闻之外,更让人愤怒的是就业率——“毕业即失业”是论调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却也不缺少现实意义。

这次,教育部有规定,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要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或许,这是一项对高校盲目开设专业的应对措施,本该给予鼓励,可其却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因为“被就业”之人甚多,每年毕业时,总有各方新闻传来;而我,作为一个拒绝被就业的人,代价便是档案提不走,户口迁不了,至今,这两样东西,仍由学校保管。

当就业率本身有了水分,甚至沦为数字游戏,那么要达到60%的就业率,那再简单不过了,甭说六成,真要规定是百分之百,相信也没有几个专业会真的不达标。换言之,如果就业率本身便不准确,那么“就业不足停招”便失去了现实土壤,而过多的描述与分析,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不过,透过教育部这一份文件规定,却为我们勾勒出了教育不作为的脸谱。

一者,急功近利与实用主义的意识大行其道。大学诸多专业,并非每一个都走俏,而不走俏的原因,除却本身师资力量薄弱之外,还有一个可能,便是专业是新新职业,尚未得到认可,需要继续给力,一刀切似的“停招”,不仅暴露出懒惰的底色,也显示了急功近利的意识。而以就业率为停招或调减招生的唯一指标,本身便是实用主义作怪。但一个不容否认的问题是,很多学术性专业,很难用就业率来衡量。

二者,就业不足停招还是卸责之举。需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教育出现的问题,都是教育部的职责范围。一旦某专业出现就业不足六成,便要停招,以维系“表面的美丽”,而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让其自身去消化、去解决,解决不了便一刀切了,这样的教育主管部门,未免也太省事了吧?如果教育部门无需为任何的教育问题负责,那其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了。

言及此,我们或可知道,教育为何如此乱象,问题为何这般频繁,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本身的意识出了问题。当懒惰与卸责并行,还能期盼我们的教育能有多好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