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教育不要患了“批判歧视瘾”

www.fjnet.cn?2011-11-23 16:10? 刘敬文?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有家长反映,大兴七中初一年级按成绩将学生划分等级,分批召开家长会。有些家长担心此举会对孩子自尊心造成伤害。昨日,校方对此回应,从未按成绩对学生排序,“分级家长会”系家长误会,校方同时称对“暂时落后生”会分学科分层次与家长进行沟通。(11月22日新京报)

这个新闻一出,很多人毫无疑问立马想到的就是歧视,但我觉得,这涉及不到歧视,而是正常的教育方式。

按成绩将学生划分等级,分批召开家长会,这样更具有针对性,能把沟通具体到每个家长,能一起想一些比较好的提高成绩方案。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因材施教应该是一个个体的沟通,而不是按成绩来划分层级群体沟通。但一个一个沟通有自己的好处,分批沟通也利于家长们沟通交流,如果要求学校取消家长会,让每个教师花上一两个小时和每个家长沟通,实际上是强人所难。

有些人又问,为什么要按成绩划分等级?这不是名校的成绩第一的观念在作祟吗?我也承认,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谁又能否认,这综合素质中就不包含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水平吗?手段有时候是为目的服务的,用成绩来划分等级,要解决的是学习成绩的问题,哪个孩子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提高啊!

我们经常批判教育不要歧视孩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但如果批判歧视成瘾,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不否认一些学校教育中歧视的存在,但我也认为学生的确有差别,忽视差别的教育,也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正视差别的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种分批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是有着合理之处的,虽不如和每个家长都聊上一两个小时那么有效,也至少是不完美的因材施形式。

相反,我们之所以认为这是歧视,是因为在我们头脑中早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成绩差,不但学生,连同家长,就低人一等。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倘若我们家长都认识到孩子的优点,以孩子的特长而自豪,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挺直腰杆,去参加这个解决学习成绩问题的家长会。倘若有人瞧不起你,你就告诉他,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还是消除你头脑中的歧视观念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