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全班学生当“官”无关“官本位”

www.fjnet.cn?2011-11-21 14:43? 江中立?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眼下, 一件事只要与“官”扯上关系,即使它的设计初衷再好,实践效果再显著,也会蒙上一层权力的阴影而广遭诟病。这是因为,建立于经验、情绪化之上的惯性思考与批判往往流于感性,而感性则导致评价不公,伤及无辜。

据报道,沈阳沈河区育源中学初一(11)班40余名学生全都是干部。学校称,这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有家长认为此举会让孩子小小年龄就受到官本位思想不良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据《沈阳晚报》11月18号)

一个班的学生全是“官”, 这个“官”可真是便宜啊!此种新闻噱头在当下官民关系敏感的的斑驳背景下显得话题性十足。如果不做全面的了解与客观的分析,我敢断定观众会一致投票决定这是一起万恶的“官本位”思维在作祟的“案件”。但看完整个报道,我却发现,它并不是如我当初想的那样。

据育源中学一位负责教学的主任介绍,在班级里多设班干部,并非所有学生同时都是班干部,而是“根据情况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设正副班长,这10个人轮流来做班长。在正副组长担任班长期间,组里的同学担任班级里的相应职务,从体育、卫生委员,一直到科代表。这样,全班所有人都有职务。”轮流坐庄,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参与班级管理既能体现个人价值,还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这是一种民主而又高效的做法,非但不会培养学生的“官本位”意识,还会消除“官本位”意识。顾准就说过:“像我们这个农民占80%的国家,不仅现在的政治家(不论他原是工人出身的)是精神贵族,科学家、工程师是精神贵族,中学教师还是精神贵族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培养更多的贵族,“贵族”多如过江之鲫,他们自然就贵不起来了。”“官”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反而我倒觉得,如果总是让一个人长期占据某一个职位,这才是在培养“官本位”思维!

在中国教育乱象丛生的背景下,任何有益的探索都值得肯定。即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我们也不应不由分说将其乱棒打死,何况,全班学生轮流当“官”的做法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民主素养,看客何必将它上纲上线?

追根溯源,为什么公众会对“官本位”会有近乎冥顽不灵、不解风情的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公众便风声鹤唳、草木皆“官”?这恐怕是这么多年来官方“官本位”的衙门思维模式与居高临下的行事作风带给公众真实感受吧。很显然,“官本位”已经产生了移情作用,任何一个哪怕是稍微与公众眼中的“官本位”思维与作风有些许相似的动作都会引起公众的质疑与恐慌,这才是最值得反思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