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撇开车贴谈车改糊弄公众还是自欺欺人?

www.fjnet.cn?2011-11-09 11:12? 范子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在过去许多年中,不少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迄今仍未取得满意答案。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新华网)

公车改革呼声一直很高,可杭州车改不但没有赢得喝彩,相反质疑的声音此伏彼起,特别是按照级别确定“车贴”数额,更被认为是特权的明码标价,而拿着职务工资的公务员凭什么享受“车贴”,也是大家追问的焦点。

杭州车改的破冰意义毋庸置疑,任何改革尝试所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值得肯定和褒奖,而不应地习惯性地泼冷水,也不能苛求其一步到位。不过,有道是,不看广告看疗效,评判杭州车改价值和成功与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家看看到底有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车改前下降32%,第二批车改单位下降30%,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从这数字来看,收效堪称相当明显了,大家咋还不买账?问题在于,公众最关心、也最有必要公布的数字没有公示:两年究竟发了多少“车贴”?

车改后公车费用下降是必然的,微观数字看得更明显:“农办”7辆公车全部上缴,公车开支费用从111万多元下降到74万多元,降低33%以上;安监局7辆公车也全部上缴,从83万多元下降到50万多元,降低39%以上。其实得出这样的结果很正常,公车上缴了,开支不降说得过去吗?

然而,仅有这一数据并不真正具有说服力,甚而让人觉得很苍白。车改后公车开支费用与发给公务员的车贴相加,比车改前的公车总开支是降了还是持平,抑或增加了?没有翔实的数据,就不可能有说服力。撇开“车贴”谈车改效果,既像是敷衍民众,更像是在自欺欺人,当然难打消人们对特权福利的质疑和不满。

因此,杭州车改成功不成功,有没有积极意义,是否具有推广、效仿价值,不能只强调节约“成果”一面,而对支出增加的另一面“车贴”避而不谈。这或许正是杭州车改两年来始终难获认可、亦难得到普及推广的关键所在。因为特权不除的“车改”注定了换汤不换药,甚至真正得到实惠的可能还是特权者,并且加重财政负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