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合成艳照敲诈案的亮点在于“有人汇钱”

www.fjnet.cn?2011-11-07 21:13?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9月28日,五名男子因合成千名官员艳照并进行敲诈被捕。在被捕之前他们已投递敲诈信件600余封,尚有800余封未寄出。其中在江西南昌敲诈百余人。警方调查嫌犯账户时发现有资金流动,警方推断可能有人已经上当汇钱,但很难查实其身份。(据2011年11月5日《北京晨报》)

尽管骗子形形色色,诈骗方法各有千秋,但诈骗犯罪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这种犯罪采用以假乱真的虚妄性,使受骗者产生错觉,信以为真,“自愿”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从而达到骗取公私财物的目的。

从表面上来看,这伙骗子从政府网上下载领导照片,运用PS处理技术拼接到淫秽图片上炮制“艳照”,再用非法途径获取领导的个人信息,然后将敲诈信和炮制的“艳照”先后向广东、湖北及江西吉安、新余等地的县级以上官员或大型国企老总投递出600余封。他们敲诈钱财的过程,似乎不具有明确固定的目标性,颇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感觉,有人中计上当也纯属是歪打正着、愿者上钩。

其实不然。骗子胆敢撒大网,皆因官场有“鲜鱼”。这伙骗子挖空心思,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其明确的既定的目标指向性,他们就是瞄准了一些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为政不廉、拈花惹草、追腥逐臭的癖好和顾及脸面、息事宁人、不敢报案的心理特征,而实施敲诈犯罪行为的。事实也果然不出骗子所料,通过调查犯罪嫌疑人银行账户,民警发现有资金交往,据此推断可能有人上当受骗。

应该说,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凭白刮来的,尽管领导干部的财源可能是多元的,但也不至于一点也不爱惜钱。况且,诈骗金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被骗的领导收到敲诈信后,之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便急不可耐地往骗子指定的账号上打钱,肯定是屁股上沾着屎,心虚胆怯得很,甚至可能到了脊背发凉出大汗的地步。为防止引发新的事端和招惹更大的麻烦,才不得不使出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下策,也正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