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记住那些平凡的善良和感动

www.fjnet.cn?2011-11-01 19:18? 安传香?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救起两岁女童“小悦悦”的拾荒阿姨陈贤妹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资料图)

受伤的孩子无助地躺在马路中间,一位身材矮小、瘦弱的阿婆伸出了援助之手。就是那么简单的一抱、一拖,击中了人们心内最柔软的地方。

“我什么都没想,只想着救人”,“我救人是很随意的举动,就是觉得小女孩好可怜,我没想过会出名,更没想更多其他的事”,“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总要有人去帮助”……面对媒体对救人“动机”的一次次追问,瘦弱的陈贤妹反反复复地陈述着自己当时平常的心态。

什么都没想,这就是陈阿婆救人时的“心里活动”。她没有想到会被摄像头拍下,没有想到会因此出名,更没有想借此获利。救人于陈阿婆来说,完全是一种本能反应,是一种长期累积的善良的自然流露,因为她“平时见到老人摔倒也会扶”。事后,面对有关部门、人士给予的慰问金、奖励等,陈阿婆总是反复推脱:“我不要,我救人不是为这个的”,“这不是我自己挣的钱,我拿了心里不踏实”。

多么善良的阿婆,多么朴实的心灵。相比之下,那些质疑阿婆“想出名、炒作”、艳羡阿婆“好彩”的人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想太多”。要知道,在救人这样刻不容缓的事情面前,是没有时间犹豫的。

陈阿婆的善举让人们心生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平凡的善良与感动。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救落水孩童献出宝贵生命的“最美爷爷”占祖亿、“最美奶奶”柴小女;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做人工呼吸的90后“最美女孩”余书华;火灾中奋不顾身救出两位老人的“最美姑娘”叶霄雯;还有“最美大妈”薛明秀、“板凳妈妈”许月华、“最美妻子”周红霞、“浓烟哥”谈夏林……他们是社会中平凡却善良的大多数,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善良是一种本能,无私可以成为习惯,而向善向美之心是人性之中最亮丽的奇葩。

不要为善行设置语境,不要为冷漠寻找借口。社会由“我”组成,风气由“我”构建,还是那句老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记住那些平凡的善良与感动,向他们的良知善行深深致敬;同时反躬自身,心存爱心,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新华网评:让更多善举听从内心的道德律令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拾荒阿婆”的影子。向善、乐善、行善的人性美德,构成五千年文明史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支撑。“小悦悦”事件后,网友对于路人冷漠的批判、痛恨,体现的也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善良的坚守。

几千年“礼义廉耻”的熏陶教化,其实在我们心中也早已刻下清晰的人性底线:守望相助、扶危济困,这些乃天经地义。“头顶灿烂天空,心中道德律令”,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为善的动力和可能。

  • 责任编辑:房小奇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