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俄罗斯追风少年,让中国球迷很受伤

www.fjnet.cn?2011-10-27 13:40? 陈小二?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0:15败于俄少年队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为挽回颜面,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约战俄罗斯队,又以3比7的比分输掉比赛。此消息引发网民多角度热烈讨论。(10月25日《扬子晚报》)

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惨败俄罗斯少年队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和报社体育部几个记者一起吃饭。对这种消息,他们早已见怪不怪。一个记者不无伤感地说,“前几年,国足不行还有国奥;国奥不行,还有少年队,起码少年队还偶尔能在国际友谊赛里夺个冠。虽然知道中国足球问题很多,但我们起码觉得中国足球有希望。”

可当俄罗斯追风少年用无情的15:0灌倒地坛小学的时候,想必大多数中国球迷都和这位常年跑体育的老记者一样要哀愤欲死了。

看看镜头里的中国少年,个儿比人家高,块儿比人家壮,年龄比人家大……可就是这样还是输得底儿掉。不仅地坛小学输了,后来前来挑战的北京小学足球冠军队也输了。很为这些少年感到难过,就是以后走在校园里都会被女同学耻笑吧。

其实错不在孩子们,他们只是一种恶劣的教育与足球体制的“替罪羊”。年初,英格兰足坛名宿鲍比·查尔顿爵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足球青少年的天赋并不差,但是中国足球的提高需要更好的引导。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少年足球队们染指了国足的厄运,变得越来越糟呢?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有二。

首先,是参加足球运动的人少了。回想十几年前读书的时候,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足球队,高年级的带着低年级的踢球,校际之间也经常有比赛。没有场地,用几块砖头就可以当球门,男孩们一放学扔下书包就踢。反观现在的孩子,连上学放学都要家长接送,哪里有机会去踢野球。当俄罗斯少年们在街头踢足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挤在奥数班、培优班里。民间缺乏基础,怎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优秀苗子参加足球运动,并最终聚拢到国家队旗下。

现行的升学制度,也并不鼓励体育成绩。虽然刘翔一赛成名天下闻,但是极少有父母鼓励孩子们进行体育事业,因为这项事业的付出大、成本高,回报率低。金牌为上的功利主义思想、运动员缺乏保障的生活,导致从事足球也成为一项高风险职业,孩子们一旦成为不了专业运动员取得不了成绩,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世界冠军张尚武街头卖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次,是足球圈的腐败与不良风气也影响到了对青少年苗子的选拔。好苗子没有家庭背景,没有金钱做后盾是很难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之路的。我所在的城市,曾被誉为全国足球之乡,小学同桌与我的表弟都曾经是足球运动员。

同桌是那种天赋极好的运动员,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在巷子口练球,这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少年曾经梦想成为马拉多纳那样的球星。遗憾的是,在职业联赛最火的90年代,因为没钱疏通关系,他最终也没能进军甲A。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退役之后也不再看球。表弟虽然进入了俱乐部,但是教练一打电话,姨妈就知道又是上不了场了,不得不拿上礼物直奔教练家。

孩子们输球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我们这些没给他们创造出良好条件的大人们。其实,我们差的难道就是那仅仅15个球吗?每当看到那些背着大书包穿梭在培优班之间的孩子时,我都会想咱们与人家的差距不单单是足球运动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