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扫公厕与奖学金,这个“挂钩”可以有

www.fjnet.cn?2011-10-26 10:18? 任小康?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天津科技大学2011级本科班的5475名学生接过上一级学长递过的拖把,准备上岗了——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学生将轮流负责清扫两栋建筑的10间公厕。对于新生来说,清扫厕所就像是大学第一学年一门短暂的必修课,如果不参加,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10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年,在不少高校管理者眼中,奖学金俨然成了一把管理学生的“万能钥匙”,其威力与行政管理中盛行的“一票否决制”不相上下,凡事只要跟奖学金一挂钩,往往立竿见影,却也争议一片。武昌理工学院规定谈恋爱的学生不得申请奖学金,扬州大学把学生晨练情况与奖学金挂钩,重庆一些大学的规定更奇特:农村籍学生不转户口就没有资格参评奖学金。显然,有些挂钩实为“无厘头”,形式大于内容,而有的“挂钩”则具有实际意义,天津科大此举就是一例。

天津科大本科班的新生不计报酬,拿起拖把清扫公厕,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他人创造整洁的如厕环境,属于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这类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然奖学金可以和英语四级挂钩,为何不可以和公益劳动挂钩呢?几年前,东华大学就将学生的公益劳动与奖学金挂钩,凡获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学生每年必须参加200小时的公益劳动,获得其他补助的学生每年公益劳动时间也不少于50小时。东华大学此举不但没有引起争议,反而获得一片赞誉。大学生上街捡垃圾擦栏杆、下田帮农民收稻子可算公益劳动,在校内清扫公厕难道就不是公益劳动了么?劳动不分贵贱,清扫公厕的公益劳动行为也不应该被另眼相看。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学生清扫公厕应当出于自愿,不该带有强制性,若把奖学金与扫公厕挂钩,难免出现有的学生为奖学金而劳动,让公益劳动变成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功利往往是一个杠杆,我们不该有功利主义,但有功利可以追求,学校借用看似功利的手段去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无可厚非。

近年来,随着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乐意花钱请物业公司做校园保洁工作,记忆中学生们挥汗如雨、热火朝天打扫校园的情景已经很难见到了,学生们参与公益劳动的意识逐渐淡化,崇尚劳动的优良传统正被遗弃。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科大通过奖学金的引导作用,为公益劳动营造氛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现有方案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举。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