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贫困县入选百强拼的是脸皮
www.fjnet.cn?2011-10-13 07:09? 季建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见10月11日《京华时报》)。

一方面是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享受着国家高昂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一方面又戴着百强县的帽子,在百强县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可以说是“两手抓”的典范。戴着贫困县的帽子,是为了拿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戴着百强县的帽子,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标榜官员的政绩。这样的百强县评选,显然拼的不是经济实力,拼的是政府官员的脸皮厚度。

贫困县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反而摇身一变就成了百强县。当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穷的一贫如洗的贫困县,入选百强县是有相当难度的。一个普通公司举办百强县评比,其目的不是在评比而是在收费。百强县的帽子可以标价出售,官员想要取得百强县的称号,就要按照标价照价购买。虽然具体的收费标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媒体报道这家公司,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前不久媒体报道“共和国脊梁”评选,是一个花钱就可以购买的“荣誉”。然而我们不管购买者是出于何种目的,不管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这种行为毕竟是个人出资购买的行为。百强县评选则不同了,官员可以动用公款购买这个“荣誉”。官员花老百姓的钱,为官员自己购买“荣誉”,为官员自己标榜“政绩”。老百姓掏钱官员从中获利,这才是贫困县官员购买百强县“荣誉”,趋之若莺的动力所在。

贫困县的官员勒紧当地百姓的裤腰带,为自己花钱购买“荣誉”标榜政绩。这种花钱买来的“荣誉”,是一面“照妖镜”。他照出某些官员贪得无厌的嘴脸,他照出了某些官员脸皮的厚度。贫困县的官员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无方,花老百姓的钱购买虚假的荣誉有方。这样的贫困县入选百强县,拼的不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拼的是地方政府官员的脸皮厚度。这是无耻者无畏的真实写真。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