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鸳鸯刊”不过是职称乱象的“奇花异草”
www.fjnet.cn?2011-10-11 15:06? 朱永杰?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本《医学信息》,主管主办单位均为“陕西省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330个页码,发了386篇论文。旬刊,每月三期。每期均为“鸳鸯”版本,封面一样但内容不一样。每期可以进账40余万元。每月就是120余万元。每年呢?一千多万元。肥的流油。(据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鸳鸯刊”是个新闻点。这年头,只要有“CN”刊号,基本就算守着一棵摇钱树。“CN”刊号的杂志有无数变种,页码增厚、不定期出增刊、月刊变半月刊再变旬刊,五花八门。最后,人们发现《医学信息》竟还有“鸳鸯刊”,算是奇闻一桩了。

刊登论文,早已成为一个市场,非常红火。教师、医生、技术工人,要晋级晋职,发表论文不但是个捷径,还是个必要条件。需求量极大,可是CN杂志就那么多,月刊、双月刊、季刊加起来,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海量的晋级晋职需求。于是,守着可以发财的市场,“CN”刊号就金贵起来,据说一个号卖个千万元根本不是问题。

新闻出版部门这只猫就是抓不住那些违规出版的耗子,即便被动发现了,也不过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罚酒三杯而已。针对《医学信息》杂志社存在的违规出版问题,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管理处提出了3点措施:一,立即中止违规行为,停止旬刊的出版,恢复为月刊;二,责成杂志社内部整顿核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查明产生违规问题的缘由,有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作出书面检查,并在10日内报告情况。

温柔一刀,叫人脸红。这么弄下去,旬刊算个屁,周刊也会层出不穷,“鸳鸯”周刊自然不在话下。为何?这都是治标不治本,抽刀断水水更流,扬汤止沸,隔靴搔痒,没多大用处。

不能不对多年来的职称评定制度“深刻批判”了。多年来,那些用垃圾论文进入高一级职称的人,只进不出,每月增长数百元工资,受益终身。他们自身的示范效应,让众多造假者尾随其后,为红火的论文市场推波助澜。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撰写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为人折服称赞的能力。具体工作中,他们的“论文”形象糟糕透顶,看不出学富五车的才华在哪里。可是看看简介,个个都是中高级职称,尽管是唬字牌,又能奈其若何!

令人难堪的是,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评上高级职称者,又常常脸皮厚的跟城墙一样,他们根本不知道“羞耻”二字,明明自己才疏学浅,技不如人,却偏偏大言不惭,招摇过市,唯恐天下不知道自己的本领,即便闹出笑话丢了人,也仍然脸不红心不跳,盯紧别人的不足和缺点,永远趾高气昂呢。因为,职称这玩意儿,只要上去,就下不来了,“一次投资终身受益”,赚大发了。

难怪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那一刀温柔,注定为无数期刊的变种暗自加油鼓劲!不为癌变的职称评定开刀手术,不狠狠革其肮脏之命,社会和谐的活力就会被窒息!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