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更应刹住“冠名设奖”之风
www.fjnet.cn?2011-10-08 14:08? 曾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6日,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通过文化部官网发声明称,经该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立即停止“孔子世界和平奖”的一切活动。基金会副秘书长称,叫停是文化部的意思。(10月7日《新京报》)

借古人之名,冠以今世新意,“孔子世界和平奖”无疑是一个借古颂今的念想。如国内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类奖项一样,在一个机构的主办下,联合某个基金组织,极具象征性的将颁发给少数人提议的名单。甚至上演着借奖牟利,借机植入广告式宣扬本机构的暗度陈仓,无奈群众的眼睛总能洞悉其本质所在。

显而易见,“孔子世界和平奖”只是茫茫奖项中的沧海一粟,也极具代表性的描绘了奖项繁杂的大环境。再看,其前身“孔子和平奖”是2010年创立的一个民间奖项,设立目的是“阐述中国人对和平的看法。”而今的“借尸还魂”无疑更是催生了新的利益链条,各方参与者自然投其所好,而却惹得民众反感。

好奖之徒会将国字号的奖杯视为膜拜对象,前提是该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厌奖之徒则会无视颁奖方的好意,最终选择不出席或不认可,如此情景恰恰发生在2010年连战婉拒首届“孔子和平奖”的尴尬境地。如此奖杯,无疑是一种“烧钱之举”,最终人才两空,更落得一个坏名声。

叫停“孔子世界和平奖”,更应刹住“冠名设奖”的评奖乱象,与其冠冕堂皇的花钱卖奖式的毫无意义,还不如将钱花在刀刃上,给需要的人效应更大。毫无疑问,当下有的名人拿奖拿到手酸,有的人挤破头都想捧得一奖而归,截然相反实在让人笑掉大牙。刹住乱风气,或许能减少类似奖项此起彼伏的现象,也让“以价论奖”的奖项“买卖化”现象逐渐隐退。

若不及时收手,刹住“冠名设奖”或“以价论奖”的怪象,更多的荒诞闹剧和滑稽戏份依旧上演于现实世界。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