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年轻女官员为什么害怕关注?
www.fjnet.cn?2011-09-15 10:52? 吴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湖北宜都官方网站上,宜都市委组织部8月5日发布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公示公告,一位名叫牟阳的25岁女子被提名镇长引发关注。当事人牟阳12日将其微博内容全部删除。“天天是你”发微博称:“朋友转达:此女表示压力很大,希望大家别再关注了。”(9月14日《三秦都市报》)

续之前80后的市长、县长后,新的80后女镇长又即将出现。如果说,他们有一个什么样共同的特征?我认为是“低调”。表现在他们根本不愿意接触公众及媒体,不愿意多说话,而宁愿选择让自己神秘化,信奉的是“沉默是金”的对外原则。所以这位女镇长才表示,希望大家别关注了,因为“压力很大”。

为什么人们关注会令官员感到“压力很大”?一是这些官员可能缺乏媒介素养,还不习惯于与公众打交道,害怕言多必失。二是可能受当下官场某种风气的影响。在很多问题上,官员们已经习惯于牺牲个性,包括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表达,只允许有一个来源于上级的声音。所以在自己任命的问题上,既然上级官员还没有表达,给出标准答案,自己哪敢轻易去踩这一个雷区,这可能是官场的大忌?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是,因为提拔程序与过程可能有猫腻,根本经受不了媒体的深挖及网民们的人肉搜索,为了避免“麻烦”。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尽量不透明,不回应不引起关注就是一种最好的保护。

但这却是违背常识的。官员作为服务于公众利益的人物,权力归根到底主要来源于公众的信任。它决定了,在任何时候,官员都应该视自己为公众人物,不应该选择逃避公众,逃避媒体采访,更不应该拒绝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很多年轻的政治家都明白这一个基本常识,所以在与公众及媒体打交道这件事情上,他们会表现得异常的热情与卖力,希望纳税人知道更多来源于自己的各种信息,以赢得来源于他们的信任及支持。会不会与公众及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在某些时候,表达能力甚至可能会成为决定官员政治命运前途的关键要素。但我们官员们为什么表现得却格外不同?令公众感到难堪。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政治人物,不让自己透明,也不愿意去面对公众,如何赢得公众信任呢?

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批评一些官员不懂得如何同外国人交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指出交流力缺失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浪费。有学者则指出,官员不会“说话”与官员产生的体制有关,也与政治上长期使用模式化的官话套话有关。从这个角度而言,年轻女官员害怕关注,不愿意说话就是一面最真实的镜子,丈量出我们与别人的某些差距。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