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大学校长典礼“演讲”的缺失
www.fjnet.cn?2011-09-06 08:58? 南郭子?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一些大学校长以贴近社会、贴近网络的语言与表达,竞相展开“演讲”——戏剧化、表演化的讲话。他们以迎合年轻人及网络时尚的新颖性,拉近了与青年学生们距离,表现了大学象牙塔内的“官员”亲民的一面。就此而言,这些大学校长的“演讲”,无疑有其积极意义。

然而,其因迎合方式而生的表演化、戏剧化倾向,在遮蔽当前大学实质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暴露了大学理念及其使命担当的缺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正统观点总在强调“大学应当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基础上,片面认为,大学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应当以社会需要(大多时候表现为市场与利益需要)为根据和标准。这样的理解,完全扭曲了大学的本质及其理念,从而大学往往沦为对社会、市场时尚的迎合。因为这种扭曲,所以大学校长们的表演化演讲,就更多呈现为迎合的作秀,而非对于大学本身本质及其理念的阐述。

如果将一个民族、国家或社会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大学与这一整体的关系,用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就是:“大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曾几何时,以原北京大学为代表,大学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乃至整个民族前行的精神原动力。正如灵魂是身体整体的精神主宰,大学是社会的精神主宰,而不是相反。这几乎是对大学本质认识的一个常识,但却在校长们的表演化演讲中付诸阙如。演讲的迎合性与表演性,将灵魂与肉身的关系完全扭曲。赢得学子共鸣当然必要,但必须以大学的本质精神来唤醒大学学子的灵魂为基础。

在中国古代经典《大学》中,关于大学的理念与本质,有一个简要的阐述:大学之道在于昌明德性,固守理念以革新社会人心以使其趋于至善之境。社会生活以物欲追求及其最大化为特征,这一点在今天表现得尤为突出。而由《大学》的表述来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学理当坚守自身的本质与使命,而不是颠倒过来去迎合。近代以来的大学,尤其表现为对真理的自由探索,而大学管理者的使命,在于为此营造条件、提供支持。但在相当时期内,我们的很多大学将真理视为“被给定”的东西,甚至本身似是而非,有待去造就、去实现的东西,被给定为不可置疑的教条,挤满了学子大学生活的时间。作为真理之前提和基础的自由探索,也就被湮没不知所终了。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