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走千户、访千人”如何“接地气”
www.fjnet.cn?2011-09-05 16:26?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9月至11月,民政部将在全国城市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着重梳理多数群众反映强烈的合法诉求和合理需求,积极回应治安保卫、环境保洁、卫生保健等社区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9月4日《新京报》)

眼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展开,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这一背景下,民政部组织开展“走千户、访万人”,同样引发舆论关注。

网络上,鲜花与“板砖”齐飞。在一些网友叫好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不屑,认为是“作秀”和走过场”。不过,笔者认为,对于“走访活动”,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习惯性地去加以质疑,而更应多给些鼓励和掌声。一方面,参与范围包括全体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重点是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特别是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有助于基层工作者和群众打成一片,更好地融入角色;同时,走访对象包括全部辖区居民、外来人口、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如此大规模广覆盖的入户调查,有利于民政工作和社区服务“接地气”,解决一系列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当然,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也要正视公众质疑,将其转化为更好地开展走访活动的动力。必须看到,这些质疑声音并非对走访活动本身的否定,而更多的是对其能否落地的担忧,因此,我们更应进一步完善机制,丰富内容,真正把好事办好,让公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调查应有“下回分解”。入户调查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走访活动,决不能是一“访”了之。否则,居民“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势必违背了活动的初衷,也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对于每一项群众诉求,街道社区都必须加以重视和处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入托入学、劳动就业等仅凭街道社区和民政部门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的诉求,也不能以此为由加以敷衍,而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

其次,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入户调查不能局限于“你说我写”,被动记录家长里短,更应开诚布公,主动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走访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除了帮助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外,还要学会从个例中发现共性问题,找出当前工作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和完善。

此外,核查低保同步进行。城市低保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兜底政策,但“应保不保”、骗保等行为严重挫伤了政策善意。日前,河南省就在5各县查出了4.3万人的低保资格有问题,不该享受低保资格的却在吃着低保,而该享受低保的资格迟迟不到位。与平时低保申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不同,此次走访真正做到了与困难群体“零距离”,可以准确掌握其家庭实际状况,判定是否符合低保资格。将核查低保工作与“走千户、访千人”活动中同步展开,能够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做到“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