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走基层:下得去还需抓得“活鱼”归
www.fjnet.cn?2011-09-01 17:43? 李炳孝?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此举是新闻战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实际行动,值得肯定和赞扬。

要求“笔杆子们”走下去,自然不是下去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休闲度假。而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描绘基层的崭新变化。

客观的讲,现在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记者朋友们的采编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有“长枪短炮”,还有手机、电脑、网络,可以用QQ、电子邮箱收发文稿等。而且基层的交通条件、吃住条件也比建国初期好了很多倍。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条件改善了,但新闻战线“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却被淡化了,有的满足于电话采访、邮箱约稿,让采访对象提供新闻通稿交差了事,“秀才不出门,同样报道天下事”;有的虽然也下到了基层,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的是先进单位,听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采写出来的稿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试想,这样出炉的新闻作品基层干部群众会喜欢看吗?估计连作者本人都懒得看第二遍。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在《让报道散发更多泥土芳香》一文中举过一个例子,说他们不久前在周刊上刊登的原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的《住村笔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因为文章以生动细节反映了当下农村的真实状况,抓了“活鱼”。这个事例说明,要让自己的新闻报道有人看、受欢迎,新闻战线的同志就要怀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不仅“身”入基层,而且要能够“眼”入基层、“心”入基层。

群众是真正的语言大师。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战线的同志下得去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用群众的视觉去观察问题、用群众的语言去描述生活,才能够换得清新文风扑面来,让自己的笔下多一些泥土的芬芳、多一些充满生命力的“活鱼”。

人是下去了,能不能抓得几条“活鱼”回来,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能耐。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