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请让外来工子女上学“不差爱”
www.fjnet.cn?2011-08-31 21:21? 左玫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报载,又到一年开学季,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乱收费的问题,再次凸显。“三证”齐全带外来工子女报名,附近学校都不收。(8月30日《海峡都市报》)

眼看新学期就要开学了,可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不少外来工家长却伤透了脑筋:尽管“三证”齐全,但被告知生源已满,无法报名;一些孩子虽然“有书可读”了,却被调配到很偏远的学校,增加了上学成本,也令家长们纠结不已。究其根源,除了一些外来工心态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有书读”变成了“读好书”,盲目跟风追求读名校以外,关键是地方现有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需求;加之对现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欺生”现象比较普遍,使外来工普遍感到,自己虽在同一城市打拼了多年,仍然是“外来人”,其女子自然上学难。如去年,泉州共有53万多小学在校生,其中外来工子女就有20万,外来工子女已经成为泉州升学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当地相关的教育硬件和软件投入赶不上外来工子女上学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外来工子女上学难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教育法》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外来工为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挥汗如雨,其子女随之来到了城里,理应享受城里的孩子一样待遇;城市管理者早该把他们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城市教育管理体系之中,让外来工子女上学“不差爱”。毕竟,外来工子女上学难,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记得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接受务工农民子弟学校时,曾写下过一句有名的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外来工子女的无限关爱。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而要使外来工子女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付出更多的努力,给外来工子女以全方位的殷切关爱和万分呵护。而要想让外来工子女在城里“不差爱”,必须把其教育问题放在首位,最起码也要让外来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这既是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大势所趋和民声所望。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