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交“拒载老人”请别拿体制说事
www.fjnet.cn?2011-08-25 18:12? 林 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东莞大朗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为连遭3辆公交车拒载,一怒之下抓起砖头砸向公交车车窗,当街逼停公交车。记者调查发现,东莞不少老人均遇到被公交车拒载的经历,导致跌倒、受伤等情况时有发生。对此,市民政局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公交体制本身。(8月24日《广州日报》)

有过城市生活经历的人,想必都知道公交车的重要性。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外出乘坐出租车显然价格过于昂贵,步行又不方便,尤其对于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来说,乘坐其他交通工具都没有公交车舒适、安全。更重要的一点是,一些城市相继出台了老人乘车免费的优待政策,这也成为大多数老人喜欢乘坐公交车的原因。

既然是公共交通,且老人符合乘车优待的对象,为何公交车还屡屡拒载老人?以至于非逼得老人拿起砖头砸车,由警方介入后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按照当地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拒载老人的根源在于公交体制,那么公交体制又是什么样的体制?由于我国目前没有针对公共交通进行专门的立法,公共交通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约束,尽管如此,但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载体,公众普遍形成的共识,即公交车原本就姓“公”,应该回归公共属性的范畴,体现为公众服务的特征。东莞的公交行业以民营资本投入为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私有制”,即便如此,当地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每个季度给每位老人的IC卡里注入资金,老人乘车由政府“买单”,公交车公司照样能获取利益。由此可见,问题的根源并非公交体制本身,而在于监管制度的缺失、城市文明程度以及公交司机个人的道德素养问题。

不论公交车是国有还是民营,相关管理部门总是存在的,比如有的城市的公交公司由城市管理局管理,有的城市则由交通委员会管理,还有些城市由交通运输局管理,因此,公交车的体制问题原本无关痛痒,关键在于管理部门是否尽责,监管是否到位。以八旬老人屡屡被拒载为例,相关部门是否公开举报渠道,举报后能否及时得到反馈,并让举报人获得赔偿,让拒载行为受到严惩,如此种种才是相关部门该做的,而不是一出事就想到推卸责任,将问题推给“莫须有”的公交车体制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会步入老年,关爱老年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作为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养。我们在谴责部分公交车司机素质低下的同时,更加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从管理制度、法律层面、社会援助等多个方面给予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人才会获得更多关爱,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