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让爱心捐助化哀心
www.fjnet.cn?2011-08-25 18:05?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河南省周口市今年开展的救助贫困大学生系列活动,为保护受助者的隐私,不再举行善款集中发放仪式,不再公布受救助者的名字。(据2011年8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与以往轰轰烈烈地召开爱心捐助大会相比,今年周口市向贫困大学生发放善款却是静悄悄的,不再举行集中发放仪式,不再公布受救助者的名字,给人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温暖之感,而其中所彰显的则是对受助者的最大尊重和保护,这是一种可贵的进步。

时下,正是全国高校开学的时节。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园上大学之梦,社会各界正在广泛开展助学捐赠活动,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占居了各类媒体的主要位置,许多感人的场面,甚至令人动容落泪,从而也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调动了更多的人向贫困学生献心。

然而,无论是主持者还是捐助者,似乎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受助者灿烂笑容的背后所掩盖着几多难堪与苦涩,想没想过他们此时此刻的真实心理感受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样的?

笔者注意到,在一些受访的受助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表达这样的心愿:“有人资助我很高兴,但我不希望我的名字被张榜公布。”一名接受家乡企业捐助大学生说,为他捐助的报道发出后,一些高中同学见了他就讥笑:“就会哭穷”,使他思想压力很大。而一位一直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耿先生告诉记者:“我现在资助一名大学生,已经有三年多了,我不愿把他的名字告诉任何人,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谁也不愿意被张榜公布贫穷,我们有谁愿意被人指着鼻子说穷呢?”于是,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一些学生宁愿挨饿也不愿受捐助。

显然,把理解与尊重受助者放在第一位,保护好他们的隐私,更是贫困学生所需要的。只有充分顾及对方脸面与保护其隐私,才能让他们拿到了钱,心里感到很温暖。

爱心捐助让贫困大学生心生哀心,看似方式方法简单或不对头,根子还在于动机不够纯正上。一些捐助人并非出于诚心来帮助贫困学生,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说得直白一些,有些捐助者把爱心捐助当成了广告投入,就是要利用媒体来宣传自己,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为此,专门挑选学生和学校当道具,精心设计捐助活动,甚至自己请来记者拍照、录像、录音,而丝毫不顾及受助者的感受。结果,让受助者拿到了钱,同时也背上了学生的思想包袱。

因此,让爱心捐助回归本质,就要像周口市那样改变捐助方式,纯正捐助动机,做到爱心勿张扬,爱心不加“外挂”,不再举行集中发放仪式,不再公布受救助者的名字,充分尊重和保护受助者的隐私。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