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勾兑门”是不是虚惊
www.fjnet.cn?2011-08-09 11:44? 陈方?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山西老陈醋日前陷入信任危机,正当舆论寄望于山西醋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的爆料能抖出更多真相时,不想王建忠“倒戈”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媒体(资深评论员) 所报道的根本不是我表达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未添加防腐剂的山西老陈醋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就5%左右。”(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0版)

厘清山西陈醋“勾兑门”的头绪,真不容易。现在的问题是,爆料者王建忠既然澄清是媒体误读了,山西醋业协会为何不追究媒体的责任,反而责令王建忠辞职呢?该协会一再声明王建忠的言论不负责任,那么“不负责任”表现在哪里?在公众看来,恐怕还在于他说出了“山西陈醋中也添加了苯甲酸钠防腐剂”。

该协会会长曹文杰表示,山西老陈醋、山西陈醋全是纯粮酿造。关于这一点,山西的企业也敢打类似的保票。他同时表示,媒体针对山西老陈醋的报道确有严重失实,一些说法缺乏起码的专业常识:从酿造过程看,纯粮酿造食醋6度以下必须适量添加防腐剂苯钾酸钠,否则就会在储运过程中变质坏掉。可以说,没有苯钾酸钠,就没有酿造食醋的食品安全。

对比王建忠的爆料与曹文杰的澄清,其实二者说的是一回事。那么,爆料者到底如何影响山西陈醋的声誉了?无非是他向消费者透露了更多所谓“内幕”而已。没有王建忠的爆料,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山西陈醋中也有添加剂。尽管目前的说法是,适当的添加剂无碍食品安全。但,即便它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必须要得到保障的。如果将这些“内幕”告知消费者也算影响行业声誉的话,那只能说明生产企业对苯甲酸钠的安全性并不信任。

这一次,“醋坛子”被打翻了。表面上看,打翻“醋坛子”的人是王建忠、是“误读”的媒体和公众。但是真正打翻“醋坛子”的,其实是一股“对食品安全丧失信心”的社会情绪。山西陈醋“勾兑门”,又为消费者上了一堂科普知识课,使消费者明白了苯钾酸钠和冰醋酸的区别,还明白了适量添加苯甲酸钠是无损健康的。在更多化学知识普及之前,但愿这一扇“勾兑门”真的只是虚惊一场。

陈方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