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宁当“财迷哥”,不做“啃老族”
www.fjnet.cn?2011-07-11 08:19? 王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观点PK:

更应读到“财迷哥”的励志意义

“财迷哥”为何不“励志”

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回收废品旧货等并堆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该学生接受采访时称赚钱是人生的常态,自己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对室友的指责自己无所谓也没有时间看。(7月10日《新京报》)

大学生打工不稀奇,但矢志于收废品凑首付的并不多见。对于这位“财迷哥”人们褒贬不一,有同学鄙夷其“想钱想疯了”,也有室友不满“宿舍成垃圾堆”。当然,由于对旧货、废品的处理不当,占用过多空间,影响他人生活,其行为确为不妥,应该予以纠正。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于收废品凑首付的行为本身,舆论不应过多指责。

在笔者看来,我们固然可以挥舞“金钱不是万能”的道德大棒,进行“赚钱不是人生的全部”之类的道德说教,但在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我们更应看到“财迷哥”身上那种自食其力、积极向上的力量。与那些“啃老族”相比,“财迷哥”要强上一百倍,至少有两点精神值得前者学习。

一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大学生在严格意义上讲仍属于纯消费者,就算不打工挣钱也无可厚非;再者,随着房价的高企,父母掏钱为子女买房的更是司空见惯。而李振的家庭条件尚可,父亲做生意,母亲是干部,他完全可以和多数同学一样做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现在这个社会,最主要得独立”。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他做家教,收废品,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二是不怕吃苦的就业取向。显然,捡破烂翻垃圾箱的行为,与大学生的形象出入很大。但李振不畏惧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从又脏又累的底层行业干起,这份平常心值得“啃老族”好好学习。可以想见,将来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拥有这样价值取向的人,也不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还有扩大的迹象,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探寻啃老族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从小习惯于依赖父母,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另一方面是择业心态失衡,一味奢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太辛苦、不体面的工作不愿去做,到头来“高不成低不就”。显然,这两点都能从“财迷哥”身上找到正确答案。

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啃老族”这一社会问题,关键还是年轻人自身转变观念,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力更生;与其眼高手低,不如务实重干。从这一点讲,我们希望看到“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激励更多的人学会独立,坚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