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爷爷维权团”昭示义务维权社会化
www.fjnet.cn?2011-07-08 08:38?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重庆市垫江县,活跃着一个由18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爷爷维权团”,自2001年以来,这支义务维权志愿者队伍,在当地工商部门支持下,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累积超过千万元。(据2011年7月7日《新文化报》)

“爷爷维权团”恪守一个宗旨:不为个人谋福利,所作所为都是为百姓群体争取合法利益。这10年来,他们的维权范围涉及到学校收费、退耕还林、农网改造和水电气涨价等方面,全是替百姓义务维权。老人们纯粹的利他举动,福泽广大消费者,而他们自己所能收获的,恐怕也只有一种“想为群众做点事”的快慰与暖意。“我的退休工资留下来有何用,能用来做点有意义的事,就是最大的欣慰。”法律“土专家”、72岁赵守钟老人的话,听之令人动容。

面对消费者经常遭遇消费侵权、却又投诉无门的现状,这些义愤填膺慷慨相助的老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以个人力量抗衡垄断行业企业,力量相差悬殊;只有走群众路线,发展更多百姓自觉参与维权,才是出路。”诚如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王中庆所言:“爷爷维权团”是义务维权社会化的典型代表,是消费者组织维权力量的有益补充,是消费维权领域的全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如今,人民群众在遭受消费侵权后,经常会遇到投诉无门、投诉无果、投诉不起和投诉加害等“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尴尬境地,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不是商家很刁钻,而是消费者力量太微弱。困境如何突破?“爷爷维权团”的成功实践指明了方向:挖掘社会潜力、组织社会力量、运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和利用维权的社会空间,以弥补专业维权力量的不足和疏漏,确保消费者时刻能够得到维权救助。

“爷爷维权团”的两名发起人“起初只是闲不住,想贡献点余热,没想到现在还真干出了点名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队伍的不断壮大,专业力量的充实,闲置的社会维权资源被有效激活与利用。“爷爷维权团”内部有周密的部署和详细的分工,也有严格的成员遴选机制,经历近10年的更新换代和人员更替,主要队员都是谙熟法律的退休干部和律师,持证上岗队员人数已达到18名。而且,老人们都很勇敢,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敢于碰硬,“我们都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什么风浪没见过?”

显然,“爷爷维权团”不是仅有烈士暮年满腔热血的莽夫,而是有勇多谋的智者。更重要的是,“爷爷维权团”不是一个单纯的松散自发的群众性维权组织,“县消委会对老人维权者定期培训指导,并对维权站的工作进行规范”。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也是他们取得显著维权成效的重要原因。其实,把社会上闲置的维权资源召集到一起,可能不需耗费多大气力,但使这支力量能够团结一致,全力以赴,义务援助,服务民众,则是很难的,需要相关组织出面协调与指导,做好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

聚沙成塔,聚水成海。当我们用心感受垫江县“爷爷维权团”老人传递出的人性温暖,敬佩其精神时,更加体会出“团结就是力量”,维权需要大打“人民战争”,实现义务维权社会化。面对各种消费侵权行为,人人都有垫江老人那样的勇气和担当,坚定信心,聚合力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就无可阻挡。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