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银行收费“越减越多”是被惯出来的
www.fjnet.cn?2011-06-23 09:08?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遏制银行乱收费须回归市场规则

按照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要求,从7月1日起各大银行34项人民币个人账户服务收费项目将被叫停。然而,记者日前对多家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旧的收费项目还没取消,部分银行收费项目却又出新招,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通知费等层出不穷。(6月22日《信息时报》)

都说“摁下葫芦浮起瓢”,可眼瞅着7月1日大限未至,34项银行收费项目的“葫芦”还没被真正摁下,新收费项目的“瓢”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实际上,即将免除的34项收费对于银行而言不过是“罚酒三杯”,其中多数原本就不收费,或是日常很少涉及,但即使这样做做让利惠民的表面姿态,银行也是心不甘情不愿,非得搞个新马甲把“损失”捞回来。

你指东我偏往西,你叫停收费我偏增加项目,银行越来越像个叛逆的孩子,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收费项目“越减越多”,是对相关部门监管的公然抵制,更是对广大储户权益的肆意侵占。这样的骄横霸道是不折不扣被惯出来的。

从2003年至今的7年间,银行收费项目由300多种猛增到3000多种,增长了10倍,而诸如“100元存9年仅剩60余元,银行收费超利息”的新闻更是备受百姓诟病。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夏绩恩,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副市长吴刚等纷纷建议,取消屡遭各界质疑的收费项目,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收费的具体服务项目、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然而,银监会等三部门赶在“3.15”前下文取消34项银行服务收费,与其说是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案的积极回应,倒不如说是对全国消费者的应景敷衍。对于这次“无关痛痒”的叫停,舆论纷纷提出质疑,表达不满,相关部门却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再没有半点回应。

由于银行收费是2003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放出来的“老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解铃还许系铃人”,希望通过该办法的修订对收费项目加以规范。不过,银监会等部门从2008年就开始酝酿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历经3年时间,才在去年磨磨蹭蹭地拿出征求意见稿。更为吊诡的是,除了在银行业内部高调征求意见外,所承诺的“下一阶段将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作为银行收费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广大储户居然在价格管理办法上没有丝毫话语权,令人匪夷所思。而该办法至今难产,更让人怀疑是银行因触动利益而喊冤叫屈,令相关部门心慈手软,瞻前顾后。

期间,倒是有消息人士透露了办法理念:“未来商业银行收费定价将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以及市场调节价三个部分,其中90%项目都将属于市场自主调节定价。”在中国的金融行业竞争并不充分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的“大撒把”不仅有理念过于超前之虞,更涉嫌为银行乱收费变相洗白。众所周知,我国四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非常重,因此所谓的市场定价极有可能成为垄断定价。去年,四大国有银行纷纷上调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引发多家股份制银行跟风涨价,已经证明银行间很容易在多收费、乱收费的问题上达成某种默契。一旦这种默契得到政策层面的默许和鼓励,广大公众完全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银行亦是如此,被惯坏了就只能躺在垄断的地位上坐享收费渔利,不去想如何拓展金融业务提高生存技能,一旦“鲶鱼”进来势必一击即溃。相比之下,法国对待银行乱收费的做法值得好好学习。去年9月,法国竞争事务监察总署因11家银行共谋对联行支票和其他服务进行不正当收费,对其处以3.849亿欧元罚金。有时候,严管未必是坏事,关上一扇强取豪夺的门,才能打开另一扇经营有道的窗。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