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用教育公平为减负良策保驾护航
www.fjnet.cn?2011-06-01 00:00? 叶祝颐?来源:188比分直播:日报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日前表示,今年6月1日起,将面向社会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向公众征集减负良策。未来10年,教改纲要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邀请全社会一起议论减负,就是为了关注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环节,寻找良策,如果能形成带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的指导性意见,将向全国推广。

  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书包重量平均3.5公斤,初中生书包平均重5.5公斤。学生不仅在校时间长,体育锻炼时间少,而且在节假日被迫参加学校组织的补课与家长安排的兴趣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相当严重。教育部回应民意诉求,将就减负的问题向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征集减负故事、减负经验,这种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姿态值得肯定。 

  应试教育误导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少社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减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减负令。应该说,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也有所改观。但学校对减负到底会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进行减负的热情会超过抓升学率吗?值得人们怀疑。 

  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不是不懂,为孩子减负的办法并非没有。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进减负政策。改革中考制度,取消小学统考环节,规定作业量……一些减负令描绘的愿景很美好,但是减负令再漂亮,关键还在落实。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再好的减负令也可能事与愿违、变调走样。

  正如某教育官员所言:“由于减负牵涉的问题和环节涉及到教育最深层的内核和导向问题,改革起来相对困难。”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要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孤立地谈减负殊为不易。不仅是学校与老师不愿意减负,家长也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至于孩子的课业负担,即使家长心疼孩子太苦太累,嚷嚷为孩子减负,但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除了代替孩子背书包以外,并不愿意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尤其在毕业年级,即使教育部门规定老师少布置作业、少补课,家长也会主动给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一道道减负令的实际效果往往被应试教育消弭得所剩无几。因此,面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现实,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令如何契合教育现实,减负指标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都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

  除了征集减负良策,出台减负令以外,教育部门不妨取消升学率指标,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有很多事情要做。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