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销毁手机销不了文明教育的笨拙
www.fjnet.cn?2011-04-18 16:58? 朱永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学生封闭式学校内携带手机,不论使用不使用,学校一旦发现将会统一没收并集中“销毁”。而销毁的方式竟然是:在每周一学校大会上将手机沉入水桶浸泡4月14日(三秦都市报)。

确实,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弊端太多,越来越多的手机功能不仅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手机的上网功能,也使得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有毒有害信息防不胜防,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学校采取这种“极端”的措施,其出发点自然是无可非议,但做法未免有些欠妥。

一是孩子的求知欲望应当得到鼓励而不是一律“封杀”,尽管手机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但这种高科技的产品,不让孩子早接触,显然也是不科学的教育态度,手机的功能强大,不仅有通话功能,同时也有传播信息帮助学习和娱乐功能,它是把“双刃剑”,通过正确引导,可以让它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当然如果缺乏引导,放任自流它的消极作用也不可低估。

其次是强制销毁学生的手机涉嫌违法,手机是学生的私人物品,学校可以不准其在校使用,但绝没有权力强制没收销毁,尽管也跟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签署了“协议”但这种“协议”显然带有学校的强迫,既包含着“不平等”,也是对学生私人财物的侵犯,律师也指出,学校这样做已经触犯了《民法通则》里最基本的“私人财产所有权”和“未成年人人身权利”,因此,出发点再正确,就是再出心是为了学生的好,但也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达到“正确”的目的。

最后一点,学校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只要发现学生有手机,无论是在校园里使用与否,一律没收当着全校学生的面销毁,这种行为非常简单粗暴,既缺乏一种文明,同时,更重要的是暴露了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笨拙,这显然是一种“暴力”教育,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很大很深的阴影,学生在学校就是为了接受教育,即使出现了错误,学校也应该采取一种科学文明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暴力震慑。一律销毁正是折射出学校在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方面出现匮乏,学校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判断和分析是非的能力,怎样去区分事物中精华与糟粕,做到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正确的使用手机,让其为在为学习和沟通服务的同时,又不至于产生副作用,不分青红皂白的全部“封杀”,用这种近似于暴力的管理方式,至少在学校这个教育文明的地方出现,是极不合适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