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基层如何从泛滥的公务接待中突围
www.fjnet.cn?2011-01-20 10:32? 李星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据《半月谈》报道,时下,公务接待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基层干部对泛滥的公务接待已经不胜其烦,国家对“公务招待”的限制也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基层公务接待如何“突围”,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课题。

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曾披露,我国每年的行政开支中,公款接待、公费出国、公车开支的“三公”消费高达9000亿元。如果这个数据比较准确,那么两年后的今天,相信“三公”消费同样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说,“三公”消费中有些是合理的、正当的消费,但也有部分消费存在着大量的铺张浪费甚至腐败行为。对于基层政府来说,接待不仅是开支巨大的财政负担,也是相当费心费力的精神负担。那么,公务接待是怎样由正常的工作往来演变为可怕“怪兽”的呢?

首先,上级部门掌握着资金和项目资源,掌握着考核基层政府绩效的大权,为了能为地方上争得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优惠,为了在政绩考核中不落人后,基层政府在接待上级来人时绝对不敢掉以轻心。一年到头,有数不清的评比和达标需要一一过关,有数不清的参观考察者需要热情陪同,怠慢了谁都有可能使地方利益遭受损失。其次,除了出于公心的考虑,也有私人利益的盘算。很多时候上级来人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但基层有些官员为了给上级留下好印象,以谋求个人“进步”,或者为了在大笔公务开销中捞取好处,就大慷公家之慨,主动提升接待规格,造成铺张浪费。还有就是,某些经常跑基层的“钦差大臣”养成了吃拿卡要的习惯,轻则言语暗示,重则公开讨要,接待过程中稍不如意就变脸,基层干部有意见也不敢提,惟恐在后续工作中“穿小鞋”。这些或明或暗的规则形成之后,公务接待就总是就高不就低,宁肯超标不肯“跌份”,渐渐造就越来越大的财政黑洞和人力成本。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