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遗书维权”是法治时代的悲鸣
www.fjnet.cn?2011-01-20 08:36? 杨耕身?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一个各类信息如过江之鲫,网民们无不喜新厌旧的年代,如何“把事情搞大”,或者怎样挖空心思地推陈出新,从而能够引起舆论的注意,进而获得疗救的可能,已是一个经常性的问题。对于茂名公务员朱国瑜来说,他或许算是找到了这样一种方式。但是对此,我们到底该喜该悲?

据报道,连日来,一篇名为“一个公务员的遗书”的网帖被广泛转载,网帖由于涉及领导司机、强拆、殴打致死、公务员、遗书等一系列火暴的关键词,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这名维权公务员就是茂名市外事侨务局的朱国瑜。他在遗书中表示如果自己及家人的正常权利得不到维护,自己将绝食而死。这一事件去年已经引起茂名方面关注,高州也已经作出调查并处理,但他对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因此选择以“遗书”这样的方式吸引公众和媒体注意,继续维权之路。

朱国瑜还在不断地诉说,而被他指证的人则开始奋力反驳。尽管如此,《南方日报》的最新报道却明白写道:“谁是谁非似乎难以辨清,但高州市政府机关人员公然染指房地产开发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已足以表明朱国瑜的说辞并非无中生有,那么朱国瑜那句“一个副局长公开非法地做房地产,有关方面仅对他作罚款处理及党内警告的纪律处分,显然没有说服力”,似乎就颇有些道理了。

一个公务员以遗书方式的维权行动,的确牵出了一个巨大而不争的事实。尽管我不知道,高州官员染指房地产的情况能否获得公正公开的处理,但当朱国瑜忍不住要奋起抗争之时,他所遭遇的维权之艰,举报之难,却已经这般历历在目。这个利益受损的公民,在把自己送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同时,也深陷不能自拔的泥淖之中。即使他曾经毕业于外交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并且本人是公务员,也到底没能免于这样一种“举报人命运”。所谓“举报人命运”,不特指举报无门的情状,亦包括一种举报人被抛弃以及被打压的命运。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