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每天都应是“城市公共安全日”
www.fjnet.cn?2010-11-24 16:38? 李松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昨日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的混乱现象以及监管不力,是造成“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他指出,为永远铭记事故的惨痛教训,市委、市政府考虑把11月15日设为上海城市公共安全日,让警钟长鸣…(11月23日《东方早报》)

不管怎么讲,上海市“11-15”火灾都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痕。曾经的阖家幸福,邻里和睦,友情融融都在一瞬间被熊熊大火无情埋葬。火灾发生后,一方面,上海市委、市政府、武警消防等各方紧急救火,救治伤员,安排善后;另一方面,上海市民深情祭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都让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团结奋进,越挫越勇的“上海精神”。

在这样的语境中,为了铭记火灾痛楚,吸取经验教训,维护城市安全,设立“城市公共安全日”不仅有必要,而且显得很紧迫。然而,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安全日”不应该是一年一度,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城市公共安全形势,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来说,每一天都应该是“城市公共安全日”。

仅仅今年下半年以来,以社会财产和人民生命为代价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主要就有:7月16日大连输油管线爆炸大量原油泄漏事件、7月28日南京拆迁化工厂爆炸废气泄漏、8月24日河南航空伊春空难、11月7日上海工厂锅炉爆裂砸中轨交9号线桥墩、上海“11·15”特大火灾。这些事故的接连发生表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如果不预防,不警醒,不行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将时刻影响你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服务,稍微严重的更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

其实,学者金磊早在2004年就出版过《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书。在该书中,金磊告诫各级政府管理者,对于城市公共安全不仅要在“防与避”上下功夫,更要使“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与加快治理城市薄弱环节相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建立中国城市应付快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难事故应急机制,让未来城市从容应对疾风暴雨式的隐性与显性各类灾变。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公共安全日”也应该日日被提及,成为执政者和市民每天都必须温习的“功课”。

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遍遍吸取灾难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已经习惯于在灾难事故后重复表达祭奠和哀思。可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不是一句口号,它必须要求政府和市民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比如,政府机构要及时对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合理制度设计。一方面,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努力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灾难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除此之外,也需要对广大市民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共安全意识,让城市公众感受公共安全与城市防灾的发展,让更多人学会应急避与安全逃生。

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选择留在城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公共安全不仅考验着执政者的决策智慧,也牵涉着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将安全责任的警钟长鸣;将每个人的生命财产纳入法制的护佑下;将“城市公共安全日”天天提及并踏实实践,城市公共安全才能得到最好诠释,城市也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