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学校向家长“借款”让人哭笑不得
www.fjnet.cn?2010-10-22 15:53? 李松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发《家长信》,向每名学生“借款”200元,用来配备多媒体设备,在学生毕业时归还,并统一开具借条。校方信中写明借款自愿,但有学生反映班主任表示“如果不借,就停课”。校方受访表示此举系学校资金周转不开所致,完全自愿,无停课一说。(10月21日《新京报》)

古有刘备借荆州,今有学校借钱财。虽然学校已经出面表示“借钱”属于完全自愿,并无“不借就停课”一说。堂堂国办重点中学也有“资金周转不开”,这多少让人感觉不大可信。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借与不借,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式的疑问从来都很纠结棘手。借吧,又恐学校不守信用,让本可作子女生活费的200元钱“打水漂”;不借吧,又担心万一别人都借自己不借,岂不是把子女推向了老师领导的“眼中钉”的角色,进而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发展产生不利。

的确,正因为缺少类似“经验”,所以家长们会显得手足无措。重点中学公开向学生家长“借款”,这事儿让人哭笑不得。

在本事件中,学校使用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很明显,通过安装配备多媒体设备,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在“借款”理由上,学校方面首先占据了道德高地,赢得了主动姿态:我们“借款”是为了家长子女发展,你若不借就该承当某些责任。“道德绑架式”的议题抛给学生家长,家长不借款给学校也难!

其次,学校是否会履行“毕业时归还”的承诺让人纠结。说实话,对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我们而言,200块钱是否归还已经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把钱当钱,实现“借款”的“优化配置”?是否会在取得借款后,以教学社会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高报答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有网友担心:“学校借来的钱是不是会通过补课费、书本费等形式扣除”、“学校会不会在毕业时以毕业证为筹码拒绝还钱”、“学校向家长借钱的做法会不会成为后来者学习模仿的‘经验’”?所有这些都成了家长心中深深的疑虑。

学校向家长“借款”最令人难堪的一点还在于,作为公办学校,校方要配备新设备应该由国家拨款,怎么还找学生‘借钱’?学校坦言“资金周转不开”,说得直白点就是没钱。或许,对于廊坊市第十二中学而言,国家的拨款不足“配备多媒体设备”。但是,学校没钱为何不找相关教育机构、相关社会团体“申诉”?而当地教育局面对媒体的一句“会调查了解情况”的回应,是否变相表明在“借款”问题上,教育局本身工作存在过失和疏忽?

无论如何,学校向家长公开“借款”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学校没钱向教育局要”的思维定势。还是那句话,学生家长当然可以给学校“借款”,但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借款”方式毕竟治标不治本。全力推进并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分配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才是“借款”迷局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