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如厕文明”也得从娃娃抓起
www.fjnet.cn?2010-10-12 09:10? 熊丙奇?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女儿读初一,住校。上次回到家,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们,她们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的讲话,“逗死人”了。

其中一个例子是,校长说,他现在没啥事干,整天就在新校园里逛(学校刚搬进新地方),看路边的垃圾桶,到每个厕所检查,看大便的坑有没有冲干净。这一看,把自己给臭死了,有的男生厕所,大便之后不冲,堆成小山,臭气熏天。校长说:看一个人文明不文明,上厕所冲大便,是最基本的,我们学校不能培养上厕所不冲的学生。校长考虑:请清洁工在课间学生上厕所时留意,把那些大便之后不冲的学生留下来,让他们把厕所冲干净了!多次不冲的学生,要记录下来。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讲如厕文明,在我的视野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我没有得到校长讲话的原文,但仅从校长讲话的立意看,这远比大谈理想、责任,对学生更管用。说实在的,不只初中生,就是今天的大学生,如厕不冲的情况也很严重。有一家用人单位举行大学毕业生招聘面试,面试之后,打扫公厕的阿姨直喊吃不消,阿姨问公司里的人,今天公司来了些什么人,是不是乡下来的?

这话当然不是歧视乡下人。在“乡下”有些地方,拉完就走是很正常的。有些地方基本上就没有抽水设备,大便也是要用作肥料的。至于内急之时,在路边就地解决,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在有的农村集镇上,当街把孩子屎尿,是日常生活的一景,不会有人说不文明,也不会说这大煞风景。

在媒体人闾丘露薇的博客里,我得知前不久香港有一个热门话题,正与“大小便”有关。有香港市民目睹两女子在香港一大型商场当众帮看上去两岁的孩子大便,之后在商场地板上遗留“黄金”。照片放上网络,引起网民讨论,香港的报纸采访目击者。一位市民说,当时旁边一名店员拿了张传单给家长,让她们垫在地上,但家长没有这样做,其中一个帮孩子擦完屁股,然后把手在孩子的外套上擦了擦,带着孩子继续逛街。之所以大家猜测是内地游客,因为她们用普通话责怪孩子“脏死了”。

闾丘露薇认为,抱怨和责骂对于改变这种行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个时候,上前告诉她们,不能随地大便,这是不文明甚至是犯法的,可能更合适。因为,对于不知道小孩随地大便是不文明行为的人来说,你很难用公德心来要求他们自律。换句话说,只有先普及,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公德,明白随地大小便是不文明的,才能让他们逐渐习得好习惯。

如厕的习惯与文明,是在环境中习得的。值得反思的是,接受过十多年教育的大学生,怎么却没有习得这基本的文明?这恐怕也与学校教育高高在上大谈道德,却忽视细节有关。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说爱国家、爱集体、爱班级的大道理,却不大在意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殊不知,只有基本行为规范了,才能爱集体、爱班级。像如厕这样的“小事”,保持厕所整洁不就是让集体生活和谐吗?

据报道,有公司对今年毕业新人入职培训的第一堂课居然是“入厕篇和如厕篇”。入厕篇包括“进入厕所前,必须换上厕所门口的专用拖鞋,并将自己的鞋子放至指定处”。如厕篇则要求“大小便时要对准便器的冲水口……”。这令职场新人们感觉很“囧”,甚至认为公司把他们当“弱智”。可公司负责人说,如果你能把公司最“脏”的那一部分工作做好,你就可以把公司其他部分的工作做好。

一所中学的校长在开学大会上讲的是上不了台面的上厕所文明,可从育人角度说,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应该“上台面”的。这方面,国外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美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关注的都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小儿科”细节,比如要求学生“认识到没有一个人是生活在真空中的,那些看起来纯粹是属于个人范畴的行为,实际上常常会影响到自己周围的人或影响到所处的社会”。我们这里强调的却是诸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这种不着边际的口号。在大道理之下,我国现有8000多万有大学学历的人口,义务教育普及率也达99%以上,可社会基本文明水准未见提高到什么程度。

基本的公民道德和法律教育,需从点点滴滴的引导做起,不能以空泛的概念与口号代替。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