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文学的良心”略萨与中国的诺奖之殇
www.fjnet.cn?2010-10-11 17:31? 侯金亮?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秘鲁文坛巨擘略萨荣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世界瞩目,有人评论道,他获诺贝尔奖并不令人意外,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是诺奖的热门人选。这位才华横溢,著作丰产,在文坛光芒四射的大文豪,早已把西班牙文学批评奖、塞万提斯奖等西班牙语顶级文学大奖一一收入囊中,对他来讲,拿到诺奖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世界很大,耀眼的文学明星并不稀罕,但略萨的经历却充满无与伦比的传奇。不到30岁,他就写成了代表作《城市与狗》和《绿房子》,一举蜚声国际文坛。从1952年写下第一个剧本至今,略萨已创作了30多部小说、诗集和剧本,代表作有《城市与狗》、《绿房子》、《中国套盒》等。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因为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他也被称之为“文学的良心”。他批判现实,就像在他的早期成名作《城市与狗》这部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也似乎成为他的精神写照:为人不卑不亢,在捍卫尊严和个人合法权利方面,绝不妥协。甚至为此,他还参加过总统选举,虽然败北,其对于火热的激情足以影响众多人。

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该像略萨这样有着传奇的经历与实践。但略萨身上弥漫出来的人性的力量,责任的担当,不屈的品格,让人震撼,也值得汲取。有人说略萨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与行为无不佐证其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有人性力量的作家,才会有博大的胸怀,才会产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才会攀上文学的高峰,才会拥有世界级的影响力。作家的眼界与胸怀,决定了其作品的高度与深度,也决定了其作品的生命力。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作家必须要有良心,要用于担当甚至承受,而不是去谄媚,去奉承,去卑躬屈膝,苟延残喘。对于一个作家来讲,人文关怀与人性温暖是不可或缺,而敢于直面现实,批判现实,更能让人性绽放出雄伟的力量。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说:“略萨获奖,表彰了文学日渐失落的使命—文学要抗议,要控诉,要批判。”同时,他也指出,中国文学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略萨的获奖给全世界作家以启示,重新宣扬了作家所应该坚持的宏大叙事的立场和使命,而不只是像目前中国文学过分推崇的张爱玲那样,单纯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独白,很难成就为世界级大作家。每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时节,总会给国人带来惆怅和忧伤,“诺贝尔之殇”在国人心中隐隐作痛。有些人甚至产生出一种“酸葡萄”心理,声称要抵制诺奖,一种庸俗的社会心理昭然若揭。若人文科学方面的标准不好判定,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但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顶级创造或发明,因为某种情绪排斥之,则会使自己更加落后。

略萨获诺贝尔奖,不仅因为其才华横溢,与马尔克斯比肩,更是由于其大师的胸怀与良心,某种意义上,他的成就是良心炼成的。这对于大师匮乏的中国来讲,更有借鉴意义,有人说“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过后,中国再无大师,虽然有些极端,可也让我们看到,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乃至于对社会、民族责任的担当是多么的重要。略萨带给我们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和启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