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向高房价“摊牌”已经刻不容缓
www.fjnet.cn?2010-10-09 17:05? 侯金亮?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比史上最严还严”的“二轮调控”政策的突然出炉,又引起了新一波观望情绪。不同的是,这次观望更多的是无奈,房价高的离谱,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买套上动辄上百万,几百万,这么高的价格已经和大部分人无关了。“4·17调控”被冠之以“史上最严”,熟料,房子成交量下跌没持续多久,高房价也仍然岿然不动,且在八九月份出现了回暖迹象,排队买房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重现。“9·29调控”的出台从另一面反应了四月份的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越调越涨”在公众心里得到深化,调控政策的公信力被一点点蚕食。

在媒体和公众对调控政策的用词可以看出些许期望与无奈,四月份的调控是被寄予厚望的,遂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如此之严厉的政策竟然没有撼动高房价,面对新的调控政策,媒体又称之为“比史上最严还严”,倘若这次调控还不尽如人意,难道再称后续调控为“比史上最严还严更严”?中国人向来喜欢说,事不过三。就像《狼来了》了故事中喊“狼来了”的孩子一样,前两次喊有人信,但狼真来了的第三次喊就没人信了。时下的调控政策正在遭遇这样的尴尬窘境。政府屡次出台政策,结果屡次成为“空调”,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

回望过去的调控政策,不难发现,调控的不仅是房价,更是公众的预期。其实,开发商也正是发现这一点,屡屡制造房价上涨的假象,让消费者误以为不赶紧买房,房价会上涨,且很快就会售罄,开发商雇人排队,签假合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种恐慌的情绪下,一些家庭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三代人供一套房。在这样的情形下,恰恰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消弭公众的恐慌性心理。然而,政府的调控政策总是“打水漂”,轻而易举的就被强势利益集团“翻盘”,有的甚至是按照利益集团的意思制定的。于是,“屡调屡涨怪圈”多次出现。

这反过来可以解释,为什么每次调控以后会出现报复性上涨。其原因很明了,当政府的调控政策出台以后,公众一般持观望情绪,期待房价下跌,以便于低价段买入,所以每次调控政策出台成交量大幅下滑。但没多久,政策要么遭遇利益集团的阻挠,调控力度被稀释;要么被地方政府打折执行,终没能起到令人期待的效果。这样翻来覆去几次,公众就会有强烈的房价还会上涨的预期,观望情绪抑制住的需求会在调控政策施行一段时间而没有产生相应效果后,集中爆发,报复性上涨就此形成。譬如,四月份的调控政策致使成交量大幅下跌,但统计局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到8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明显出现了反弹迹象,包括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住宅投资、销售面积、土地购置面积等在内的多项数据都相比7月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紧要的关口,媒体称之为“调控关键点”。若“二次调控”这个“比史上最严还严”的政策不能改观高房价的局面,降低公众房价还会上涨的预期,不仅下一轮报复性上涨还会到来,政府的公信力会有透支的危险,房地产泡沫最终会破灭,贻害整个国民经济。不能再拖了,也没有再拖下去的资本了,房价越涨,到一定程度,调控的难度会越大,带给整个社会的危害也越大。因而,和高房价“摊牌”已到了不得不为的地步了。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高层领导也高密度的传达了政府调控的高房价的决心。政府的调控目标,从去年12月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到最近的“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悄然间显露了政府调控的不仅是房价上涨的速度,还有高房价的现实。这一表述的转变,预示着政府调控思维的变化。一些地方政府也紧跟着有所动作,比如,深圳出台“限购令”,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房。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普查房屋空置率,问责土地闲置,打击炒房等措施向高房价全面“摊牌”,总之,与高房价“摊牌”,重塑政府公信,已经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