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天价烟背后的权力信任焦虑
www.fjnet.cn?2010-09-26 11:24? 长江日报?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事发后,网传云南省曲靖市又现“天价烟队长”, 每天所抽香烟均为200多元一包的“玉溪境界”,每天至少两包……2010年9月14日,一名网友分别在论坛上发了一个《曲靖“天价烟队长”钱从何来》的帖子。近日,当事人唐金辉回应,网传内容全部不实,怀疑与公选干部有关。(9月25日《云南信息报》)

网帖所传未必是实,当事人的回应也未必可信,在举报人拿出进一步的证据,以及官方介入调查之前,谁也不能说“天价烟”问题有还是没有。然而从跟帖看,可以判定,宁信其有的网民几乎达到99%。网民跟帖有情绪在所难免,但是某些看似“情绪化”的发言,也不能见得没有理性的一面。

网友“伸手要被捉”举报的“天价烟队长”,或许人家是个清官;网民们对举报情况宁信其有,是因为这位矿山监护支队长身上的一些敏感“标签”—— 监管着全市所有煤矿、非煤矿企事业,权力不小,队长的位置竞争的人也不少。现代政治理论认为,对权力的不信任是人们的天然倾向;那么哪个位置“权力不小”、“竞争的人不少”,某些猜忌注定会随之而来,这时候有人说权力不小的人很有钱,人们当然有相信的理由了。

“据说唐队长为了运作队长的位置,已花费近百万元钱,不知该队长的钱从何而来?”——唐队长“运作位置”花没花钱,举报者没有证据,自己也说是“据说”;但是,唐队长花没花钱买官是一回事,现实中买官卖官现象并不新鲜,则是事实。那么,如果有人对此宁信其有,就不能说全是非理性情绪。问题是,唐队长的位置也好,所有的官位也好,如何让人们相信,他们都是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与公开竞争坐到“位置”上去的。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还无法做到让公众信任。

公众质疑是一种权利,但不能不承认,非理性情绪不少,这样的话,质疑就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能令腐败现形,有时候则难免误伤无辜。但我认为,误伤的责任主要不在公众,而是很多事情太朦胧,太云山雾罩,公众看不见、看不清,就只能站在远处猜疑。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