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教授下岗”与“终身教授制度”
www.fjnet.cn?2010-09-19 09:13? 熊丙奇?来源:晶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举国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长摘官帽”之时,深圳大学饮了“头啖汤”。该校本月起开始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改革后全校都将“无官”,校长则相当于CEO,不再是正厅级干部。这是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在日前举行的“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

我参加了这一研讨会。在会场上,有教授认为深大的全员聘任制,即“教授如果考核不合格,可能聘为副教授,如果再不合格,有可能让你到图书馆去”,“设立一个退出机制,非升即走”,是不妥当的。因为从维护学术自由出发,是不宜对教授进行考核,随意让其下岗的。其实,在媒体报道之后,也有人就此提出反对意见。

客观上说,深大的全员聘任制之前已有不少高校推行,类似争议已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延续了至少10年。近年来,高校的指标考核方式确实提高了高校的论文产出数、科研成果数和经费数,但却造成严重的教育质量下降、科研泡沫以及学术不端。而在高校领导看来,这一考核方式纵然有诸多弊端,但离开了这一考核方式,高校就拿不出可以向社会交代的办学业绩。

在我看来,就全员聘用进行讨论,很难走出这种纠结状态,就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恐难有太大改观。深大改革值得关注之处,当是学校校长怎样当“CEO”,而不是厅级官员。这是将全员聘用与终身教授制度结合起来的关键所在。

全员聘任制的核心问题在于,究竟谁来制订评价规则并进行评价?过去,在所有推行全员聘用的高校,制订标准和执行评价的都是行政领导(或行政机构),因此,一系列以行政业绩为主的考核指标出笼,教师的管理走向表格化和数据化。更重要的是,行政领导还掌握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的配置权,因此,是否拥有行政岗位,与行政领导关系的亲疏,将最终决定一名教授的评价结果。在这样的管理与评价中,没有行政岗位,潜心学术研究和教学,不善于社交、公关的教授,很有可能不合格,进而被边缘化。

这就是学者们对全员聘任的忧虑之处。深圳大学要消除这种忧虑,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学术管理和评价的权力交给教授自身,推进学术自治与教授治校。简单地说,就是对于每一个教师的评价,应由教授委员会所管理的教育事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进行,不受行政干预。目前深大的做法是成立“布衣教授人事委员会”,由13名普通教授把关人事,新招的博士、硕士,先由教授委员会组织试讲,然后投票,如果13位教授不通过,新人是见不到校长的。这个“布衣教授”两年一任,成员只能干两年。感觉上,这是在推行教授治校,然而,这与真正的教授治校相去甚远,还远远不够。况且,把教育权和学术权集中在少数教授身上,极可能出现一个结果是“学霸”,以及对某些学科的歧视。另外,这个委员会是独立运行还是听命行政,很难说。

对于深圳大学来说,去行政化是否彻底,将影响到全员聘任制是否能出新并取得成功。既然学校领导已经下定决定不做厅官,只做学校管理者,那么,在学校内不妨将教育权与学术权全部交给教授,成立独立运行、拥有最高教育与学术决策权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或许有人会说,把改革的主导权交给教授,行政淡出,教授们有这种能力吗?这其实就是类似小孩学走路的简单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太过强势,所以普通教授已经无机会也无兴趣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和学术管理,从而形成教授“无能”、需要“管理”的表象。如果行政逐渐退出,教授的地位凸显,局面必然大有改观。当然,这一过程中必然也有各种问题,比如效率降低,但是,这是通向新秩序必须付出的代价。

教育为本 熊丙奇专栏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