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作弊者是否应被剥夺受教育权
www.fjnet.cn?2010-08-30 10:49? 熊丙奇?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一名出身西部农村、家境贫寒、靠打零工读大学的考生,在今年考研中笔试和综合成绩均列第一,因2008年曾替考,被兰州大学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取消录取资格。信访和跪求未果后,考生滕汉昱以兰大侵犯其受教育权为由诉诸法庭。(《河南商报》8月26日)

兰州大学之所以不录取滕汉昱,据称是根据《关于做好2010年拟录取硕士生往年考试作弊思想品德状况复核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2008年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时,曾为同考场的一名考生替考过英语的滕汉昱经复核不合格,因此被取消资格。

兰州大学不录取曾经做过弊的考生,似乎是理直气壮、且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但是,这一做法,同样让人产生疑问: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能不能因犯错而剥夺?

据有关规定,参加考研作弊的学生,当年考研成绩被取消,并将被停考一年。这一规定合情合理,考研学生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而从受教育权角度,任何公民不能因他的曾经过错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兰州大学的处理办法,任何做过弊的学生,虽然有资格参加考试,但在复查时,却都可能通不过复审而失去录取资格。

也许有人会说,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教育,对考生应有更高的要求。这是陈旧的教育等级观念,以及对受教育权的错误理解所致。作为非义务教育的研究生教育,任何公民只要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核心能力,不是把人分为各种等级,而是教化。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这是不区分各类教育的。至于求职,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性质,按劳动合同法,去调阅其诚信档案,决定是否录用——通常,为保护劳动者权益,除非特殊岗位,已不要求劳动者出具违法犯罪证明。

另一种说法可能是,学校研究生招生属于自主招生,有权决定录取哪些学生不录取哪些学生。这是似是而非的。按现行研究生考试录取办法,并非高校自主招生,考生要参加全国统考、学校须依据统考成绩确定复试名单,这就决定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具有行政许可的性质。

在我国现行的考研制度中,每一个研招机构都必须意识到,在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招录机制没有建立之前,不能随意取消一名学生的录取资格。在本就十分敏感的思想道德问题上,更应慎之又慎。据报道,兰州大学取消滕汉昱的录取资格,连书面通知也没给,只是由一位老师进行电话通知,虽然兰州大学辩称没有法律规定考生在被取消录取资格后,学校要对其进行书面通知。但是,这种取消方式,是极为草率的。无论如何,对于初试复试合格,却不予录取的考生,应当给予他们进行申辩和陈述的机会。这才具有程序正义。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