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招聘“精通国学”木匠为哪般
www.fjnet.cn?2010-08-23 18:19? 侯文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8月21日,有数十家各类企事业单位设立摊位的综合人才招聘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人才市场举行。招聘会上,某家红木制作企业招聘木匠,开出的条件是:文史哲美术类毕业,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传统绘画书法有较高认知,熟读国学经典,了解《易经》的优先。招到的木匠试用期工资为1万元,转正后1.5万元至2万元。(见2010年8月22日《新京报》)这家企业的招聘条件不仅雷人,也令人哑言失笑。

“宣明典居”的招聘条件所以雷人,就在于这样的木匠根本不存在。以熟读国学经典为例,就是时下舞文弄墨的甚至已成为作家的人,真正熟读国学经典也凤毛麟角,何况一个整天摆弄刨凿斧锯的木匠?再加上文史哲美术类毕业、对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等苛刻条件,应聘者只能望岗兴叹了。难怪,这家企业的招聘摊位门可罗雀了。所以雷人,还在于有的招聘条件根本与从事的木工专业无关。如果说懂得一些绘画知识尚能用得上的话,何须非得要精通国学、《易经》和书法?这同要求掏粪工、清洁工必须要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何区别?正如现场一位求职者所说的:“如果是真正精通国学的人,当木匠也太屈才了。”

一些招聘企业所以“牛气冲天”,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使然。供大于求使人才市场成了买方市场,一些企业因此产生了认识误区,认为应聘者有求于他们,于是设定了许多苛刻条件亦即高门槛,令求职者很受伤。另一个原因是追求广告效应。一些企业本来并没有用人计划,但迫于人才市场管理机构要求,不得不到场支撑门面,于是提出高不可攀的招聘条件。这样,既响应了号召,又以较低成本为企业进行了广告宣传,何乐而不为?还有一个原因是人才市场管理机构监管缺位。一些人才市场只管招徕企业入场,把招聘搞得颇有声势、热热闹闹,而没有事先把招聘单位的工作做深做细,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审查一下企业或单位究竟招聘多少人,涉及哪些工种,招聘条件设置是否合理,等等。到了现场,由于人员拥挤,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影响,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即便发现问题,也无法纠正,最多也就是事后提醒一下。

落实人才强国简略目标,建立重视和尊重人才、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不可或缺。这不仅需要用人单位树立求贤若渴观念,加强自律,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暨人才市场管理机构细化管理。果真如此,就不会出现招聘木匠也要“精通国学”之类现象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