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引导考生依据常识思考的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www.fjnet.cn?2010-06-08 09:59? 单士兵?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在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就迅速地进入公众眼前。仔细品读这些高考作文题之后,感觉今年高考作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始懂得引导考生回归生活常识进行现实思考。

先来看看今年一些地方的高考作文题。北京卷题为“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浙江卷题为“角色转换之间”,山东卷题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辽宁卷题为“幸福是_____”,江西卷题为“找回童年”,江苏卷题为“绿色生活”……

不难看出,北京卷是在提醒人们,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践行;浙江卷则希望通过体察角色转换之间的感受,来吁求人们应该更加懂得感同身受,彼此尊重。而其他一些高考作文题,也在提供这种依据常识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找回童年的快乐?什么样的生活才有品质?绿色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思考都必须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到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中。考生要想真正交付出最有普适价值的答案,也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能够从尊重常识出发进行求解。

常识是个极有价值的好东西。去年梁文道先生曾有一本叫做《常识》的书很流行。用梁文道的话说,这是一个“常识稀缺的年代”。其实仔细想想现实生活,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人要么陷于凌空虚蹈不着边际的务虚生活,要么沉醉于一些远离实际的宏大叙事中。最糟糕的是,现实中还有很多所谓的信仰、理念和价值观,其实根本经不住常识的起码推敲。甚至还有一些权力不尊重民意,不断侮辱公众的常识性认知。

高考被视为中国人的成人礼,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引领青年学生充分尊重常识,无疑是极具现实价值。前两年,高考作文曾经因为“一片诗意”而招致公众强烈诟病。当时诸如“人生,诗意还是失意”、“诗意的生活”、“春夜细雨”之类的高考作文题,让太多考生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在一片风花雪月中偏离了现实世界。而在去年,高考作文又突然从“诗意盎然”彻底转变为“时事评论”,诸如“金融风暴中的我”、“明星代言你怎么看”、评论“兽首拍卖”、“我说九零后”这样的高考作文题,铺天盖地。这样的巨大转身,对于长期在校园里接受应试教育的考生来说,容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这些很不“诗意”的作文题,会让广大考生感觉很没“意思”,他们写出的大量所谓的“公民表达”,也多是变成一种表态文章,根本不能具备应有的思想价值。

太过诗意当然是很无聊的,但太过宏大深刻,却也容易给年轻学生带来一种无法承载的思想之重。毕竟,这些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离现实世界诸多深刻命题仍然有着特定的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高考作文能够转向常识思考,无疑就弥合了高考作文在培养公民精神路径上的断裂,使高考作文在向公民教育转身的过程中,不至于陷于过度失重。事实上,只有真正懂得尊重常识,而不迷信所谓那些空头理论,年轻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判断认知,才不会被一些理论与权力这些所谓的“权威因素”蒙蔽。

依据常识进行思考的高考作文最有现实价值。今年大量高考作文既不是一片诗意盎然,也不再逼着考生进行宏大思索,而是真正贴近生活脉博,让考生根据生活的律动,来进行现实思考。这无疑为高考作文变成一条向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做出了有益的衔接与铺垫,这其实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