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中国制造”不是可以沉迷的温柔乡
www.fjnet.cn?2010-04-13 16:17? 庞贝?来源:华商晨报    我来说两句

“没有中国制造,美国人的生活一团糟。”这句话是网上一篇博文的题目。该文作者很有见地,对美国人的生活似乎也很了解,对于中国制造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应该说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作者在文章中不知不觉间流露出来的情绪,那种美国人离开了中国制造好像就玩不转的乐观,却没法不令人担忧。

“中国制造”这个词汇最流行的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其巅峰时期的标志,或许就是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个美国家庭宣称要抵制中国制造,结果一年之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故事似乎宣告了中国制造的美妙未来,但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也同样影响到了中国,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某种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制造出了大量产品,但也存在着找不到足够多的有钱的买家来消费的情况。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用中国创造来取代中国制造,其深意就在于此,因为,再用低端的中国制造打天下,已经不那么好玩了。

对于中国制造这个名词的迷恋,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色彩。这里边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中国崛起的标志决不该是中国制造的风靡世界,这充其量是中国崛起的初级阶段。正确理解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自己生产出《阿凡达》那样狂卷数十亿美元的文化产品,更需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辛苦劳作的目的,不是仅仅为美国人提供便宜的商品,以维系其奢侈得高出我们不知道多少倍的生活,而是让我们的国民过上美国人那样富足的日子。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说得再明确不过了,近来提高社会保障、增加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内需等举措,目的都是让我们的国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样说并非贬低中国制造的作用,中国制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为中国赚到了大笔外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陶醉在中国制造的温柔乡里,却是极其有害的。其一,中国制造还比较低端,并非不能为越南制造、印度制造等取代,盲目乐观断不可取;其二,我们不能永远为别人服务,我们也应该坐在温暖的咖啡厅里,做能够享受高品质服务的消费者。

某种程度上说,那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的故事具有相当强的麻木作用,这不由得令人想起另一个同样曾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一个美国老太太到快死了才把贷款还上,但她住了一辈子房子;另一个中国老太太则恰好相反,她是攒了一辈子钱,到老了才住上房子。这个故事对于中国人贷款买房的热情的推动力之强,简直无与伦比,但也罄竹难书。事实上后来我们才发现,很多国人成为房奴,被压得喘不过起来,而地价和房价则如同狂马般飞驰。

这时候很多人才追问,那个美国老太太在美国究竟有多大代表性?这个故事是不是房产商和银行编造出来的?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待这种寓言也还是别迷信才是,否则便会像听到某银行要倒闭的传言就去取钱一样,难免陷入盲从的尴尬,而非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去崛起。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