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被16个单位6轮抄袭的论文是如何闯关的?
www.fjnet.cn?2010-03-25 09:25? 陈蓉霞?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学术论文抄袭再创新高!

据《中国青年报》3月24日报道,两位尚未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在写完自己的毕业论文之后,先用反抄袭软件自查了一下,以确保引用率没有达到抄袭标准。发现没有问题之后,出于好奇,他们又用该软件随机抽查了网上的论文。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其中一篇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医学论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形成了一起“连环抄袭案”。截至目前,在这份不断更新的举报材料中,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余人。

用其中一位抄袭者的话来说,就是“周围许多人都是这样弄的,大家都说,又不是什么研究成果,随便抄抄就能行”。并且还表示,在投稿时会找一些边远地方的刊物,通常随便寄过去就能发。而一般的经验是,只要不少版面费,不说外行话,有什么发什么。

论文是可以随便抄抄弄弄的,其用途大家也都知道,无非为了职称、课题之类。既然其他行业的论文可以抄袭,凭什么医生就得原创论文呢?这次论文的连环抄袭案恰好被发现于医学界,其实源于偶然,可以想象,其他行业的抄袭情况大同小异。但或许值得庆幸的倒是,幸亏这次曝光的是医学领域,而非如哲学领域一般。毕竟哲学家的理论大多高深莫测,一般读者不会问津,就算读到了抄袭论文,若抄得文字不顺,顶多也就读不懂而已。但医学论文就不同了,读者若真要读它,可是要拿它去治病救人的。

问题的严重性就此凸现。也许我们最好在这里划个标准:有些论文是可以随便抄抄的,比如无关痛痒的文史哲、教育之类;但有些领域的论文是必须严肃对待的,比如在医学上,无痛流产和普通刮宫是不能随便替换的,两种手术性质不同;在建筑业,数据算得不对,房子是要倒的;在化学界,添加剂的性质必须正确定位,牛奶里随便加三聚氰胺,婴儿吃了是会得肾结石的,诸如此类。若真能公布这样的标准用以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科研领域,并就此规定抄袭的底线,论文抄袭造成的危害恐怕还不至于太严重。但中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标准是没法制订的。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眼见周围人都在作假,都在随便糊弄,似乎也没见天就此塌下来呀,相反倒是领导有了政绩,个人有了成绩。于是,这作假之风犹如脱缰的野马、失控的野火。

为了对付这愈演愈烈的抄袭作假之风,有良知的中国人也是用尽了心思,去年开始发明了反抄袭软件,这样的专利恐怕为我们的国情所独有。如今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都要用这软件过滤一遍,此举据说能够有效杜绝抄袭现象。但只要把原文稍作改动,软件就无能为力了,除非这学生懒到笨到连一个字都不愿改。我们面对的现实困境就是,行政部门宁可让人造的机器来为论文的质量把关,也不愿人为铲除滋生论文作假抄袭的制度。就以这次连环抄袭案为例,涉及人数如此众多,若说法不责众,那么该责的就是制定政策的行政部门,正是他们规定的荒唐要求,与升职、毕业、申请课题紧紧挂钩,导致在中国,论文抄袭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多少学者在媒体呼吁,取消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行政部门从来都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秘密,这些论文大多是用版面费买来的成果。不造水货者,应立即给予相应学位。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会的就是,论文可以作假抄袭,那么他们又该从哪里学会,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作假的?如果对此没处可学,那就意味着,其实作假不存在底线。于是社会的根基岌岌可危,其后果,说得严重些,难保不会断子绝孙,但部分高高在上的决策者倒有可能幸免,因为他们是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孙送到一个安全地带的,在那里作假必将受到严厉制裁。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