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央企地王与二次房改互为因果
www.fjnet.cn?2010-03-18 08:32? 叶檀?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3月15日,媒体报道二次房改列入人大正式议案。同一天,北京举行两会后首场拍卖。推出的六宗地块中,三宗被国企高价拿走,并创下三次拍地新纪录。有人认为,这是央企给房改迎面的一个大耳光,其实不然,央企地王倒是与二次房改交相呼应。

人大代表提议的二次房改,并非意在抑制商品房尤其是高档商品房价,而是由政府解决低收入人群与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从而放开商品房价。政策核心是三三制——— 三种住房制度,三类供地方式,三支队伍参与。三种住房制度指的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针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公共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和针对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房体制。而相应的三类供地方式也分别为: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四定两竞”招标用地和商品房的“招拍挂”方式供地。三支队伍则是政府、民间非营利公益性建房机构及建筑开发商共同参与。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供应对象是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

这与新加坡模式如出一辙,即推行以政府分配为主、市场销售为辅的国民住房政策。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共兴建了将近百万套组屋,使大约84%的国民住进了组屋。在政府建设保障型住房后,高档商品房市场将更加开放,价格会更高,因为地方政府必须通过更少的土地获得更多的溢价。以新加坡论,对商品房市场彻底放开,其商品房价格高于保障性住房价格9倍。2007年,美国楼市崩溃,海外资金加速从欧美流入亚洲市场,新加坡房价全年升幅逾24%,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央企打的算盘是,赶紧跑马圈地,而后以地王之身推动楼王诞生,全面掌控利润最丰厚的高端商品房住宅市场。央企地王诞生与二次房改是互为因果的循环链条,是央企垄断利润在房地产领域进一步放大的结果。

央企地王现象,更是行政化的信贷市场与行政化的银行体系之畸形投射。

就社会资源占有量而言,央企是中国最大的利益集团。央企屡拿地王,证明央企:第一不缺资金,第二并非中国经济定海神针,第三是推高房地产市场的最大推手。央企需要改制成本的高论、低息信贷向央企倾斜的做法,不外乎为央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寻求解释,根本站不住脚。从金融到烟草,从中海到中粮,各行业央企的“非主业投资泛滥”说明央企并无核心竞争力,其利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资产价格上涨,他们是中国信贷与资产泡沫的推动者,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定海神针。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