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汪红光 > 正文
“犀利哥”热闹江湖的冷思考
www.fjnet.cn?2010-03-04 18:05? 汪红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宁波一位患有精神病的路边乞丐,因为“忧郁、犀利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头发,……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受到成千上万网民的热捧,被尊为“犀利哥”,迅速蹿红网络。

很快,平面媒体跟进,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出来积极寻找“犀利哥”的下落,要为他提供相应的救助……很可惜,这位“人见人爱”的“犀利哥”对大家的好心并不买账,面对镜头,一下子放声大哭……

站在山顶看这事,如果说“犀利哥”走红网络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娱乐怪相、恶搞,疑似低俗文化的象征,那么,平面媒体的跟进以及政府部门的介入,则是一种肯定的无奈和炒作。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当普罗大众无法直接表述社会与人性困境时,唯有通过一些貌似荒诞的行为、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象当年的卡夫卡,他就是用变形的人物形态传达对病态社会的批判。今天这种类似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表达方式,既有对时尚的嘲讽,对名人文化的不屑,更多的则是民众对自身逼仄生存空间的申诉与抗争。

犀利哥一夜走红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它所传达的却是一种深邃的社会内涵。社会民众对犀利哥的关注、热捧带着小人物对小人物不幸命运的良善关怀和同情,当然,这种关怀同情之中也含着一些人很另类的猎奇心理。而平面媒体的加入不过是一种借势,借网络之热势,避开政治敏感的话题,兴炒作自己吸引观众扩大发行之实。政府部门的介入也只是一种免责。当一件小事被无限放大,事件涉及的所有对象就会完全曝光在太阳底下,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因城门失火而殃及池鱼。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