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失业率数据别成了“偷菜”游戏
www.fjnet.cn?2010-02-28 09:00? 王传涛?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国发改委报告显示,城镇登记失业率难以全面反映城镇失业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拟在报请国务院同意后,从2011年(“十二五”起始年)起,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就业指标并予以公布,同时发布劳动参与率等其他辅助指标。(2月26日《新京报》)

  

  可以肯定,登记失业率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瘤,在市场大势下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近乎每一年,坊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对失业率的统计总与人保部的数据有明显的“掐架”现象,具体说来,则统一表现为坊间团体和学术机构的数值大大高于人保部的数字。于是,舆论难免不质疑,人保部不改革失业率统计方法的傲慢要等到何时,社会上大量出现的“被就业”现象何以才能彻底消失?

  

  问题在于,调查失业率就能杜绝“被就业”现象吗?换言之,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调查”与“登记”之变不像“偷菜”与“摘菜”那样沦为一场文字游戏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被就业”现象出现的原因。

  

  首先,“被就业”现象,说白了就是一种政绩观下的“粉饰”情结。“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本就是官场中的潜规则,不怕官员做不出政绩,就怕官员不会造假。当某高校、某一地区的就业率不足以让领导满意或能给本单位、本地区抹黑时,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会发生改变——由统计变成捏造。于是,一个个造假的“注水数据”充斥在官员的报表之中,每年地方就业率之和总高于全国就业率、地方GDP总和总高于全国GDP,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被就业”是公民权利的弱势表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而事实上,官员数字造假,主要是为了欺骗领导,而不单纯是在欺骗公众。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众当然不如上级官员那么好欺骗,所以,如果统计部门将公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放在首位的话,或许“注水数字”和“被就业”现象要少的多。

  

  再者,统计部门没有独立于行政体系,而是作为政府单位的职能部门来完成权力行使的。事实上,统计部门当是客观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是监督制约行政权力的一部分,只有在这样的语境中,统计才不是为了美化和粉饰行政而存在。虽然说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新的《统计法》,虽然新的《统计法》中也加入了许多“严肃执法”、“绝不姑息”之类的问责之语,可这避免不了在行政监督制度设计上弊病。

  

  所以,登记失业率变为统计失业率的前提,是首先要厘清统计部门的职权,并要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到首要的位置上来。如果行政权力继续以“政绩崇拜”为最主要的执政思路,再好听的统计失业率,也只能会像“摘菜”那样陷入一种吊诡。此语境之下,剔除政绩考核中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潜规则,要远远比改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强得多。


责任编辑:王超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