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皇墓经济学”离文物保护渐行渐远
www.fjnet.cn?2010-01-20 09:08? 朱四倍?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笔者以为,学者对湖南新晃、贵州赫章、贵州水城等地为争夺夜郎县地名进行激烈竞争的评价,可以作为类似争论的参照——“今天的夜郎之争,都是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与研究夜郎没有什么关系”。

因而,彭山县所谓的“征集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解读为集体无意识下的“皇墓经济学”。请问:离开了经济利益的考量,对刘备墓的挖掘能引起如此多的连锁反应吗?

一些人何以深陷于“皇墓经济学”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应该说,责任并不全在当地官员和村民,而更在于我们很多人甚至整个社会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陷入了利益思维主导文化遗产的泥淖之中——把文化遗产当成了赚钱机器。也就是说,单一地指责官员或者村民都有失偏颇。试想,谁愿意承担一个丧失了“机会”的罪名呢?又有谁愿意利益从眼前白白流过而无动于衷呢?更何况,更多的地方已经因此而获得了经济利益。

“皇墓经济学”固然令人心忧,因为它偏离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而更令人心忧的是弥漫于整个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日益侵蚀,某种程度上会让我们丢弃一种理性的思考和纠偏的勇气,最终在利益驱动下审视和绑架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些人对利益的追逐永不会停止。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实质,进而找到救治的制度性方法,“皇墓经济学”绝不是最后的疯狂。类似的挖掘很可能会使文化遗产的价值遭到无可挽回的伤害。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