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崇文城管”还有进步空间
www.fjnet.cn?2010-01-19 17:00? 燕 农?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城管改革将在春节后启动,“崇文模式”———街道办事处统辖城管、市政、工商、民政、劳动保障等25个行政执法部门,统管辖区全部城管事务,将在北京全市范围内推广。崇文城管模式的两个核心特点是,其一在执法方式上重心下移;其二在执法思路上先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问题。(1月17日《京华时报》)

北京崇文区区长牛青山就此解释为: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表面上看是城管执法管理不到位,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生存问题,“大城管模式”通过联合救助、就业帮助等救济救助措施,解决困难群体的生存难题,从而根治城管“痼疾”。

城市管理本是复杂多面的综合体,为何却落到了城管与困难群体纷争对抗的单一层面?要走出这个矛盾的死胡同、登上城市管理的宽泛理性平台,就必须向还原困难群体的生存权求解,保障给予困难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的空间———由此,“崇文模式”算是找到了治疗城管“痼疾”的关键点。执法方式和执法观念上的转变,既给了城管以现实出路,也给了困难群体以生存出路,较之既往的公权强硬剽悍,完全称得上是一种进步。

但是,如果放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权力的服务性本质上看,这种转变和进步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根本上,城市管理也好,公共权力也罢,其主体观念应该是“服务”而非“执法”,虽然“崇文模式”强调了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生存问题这样一个公共服务事实,但是依然没有淡化执法的强硬色彩。

事实上,25个行政部门重心下移,不只是“执法”细密化地下移,更多的应该是“公共服务”的及时配给。“执法”和“服务”的不同定位,决定着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强调“管人”,那么依然埋藏着暴力冲突的隐患;突出“管事”,则会让矛盾以公共服务调配的方式温和化解。所以,“崇文模式”有待提升之处在于,面向底层民众优先突出公权的“服务”理念,要说执法,也是先向自身执法,盘点公共服务中相关救济救助措施,是否按照政策提供到位。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