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冷漠官腔源于轻视众生
www.fjnet.cn?2010-01-09 10:07? 詹勇?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截至7日,湖南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的火灾事故,已造成25人遇难。伤亡如此惨重,湘潭官方6日提供的新闻稿中,却用“工作措施得力,取得很好成效”来描述抢险工作,此举招致热议,被网友称为“最牛矿难新闻稿”。

都到了救死扶伤的紧要关头,有关方面不反躬自省,却还“在黑暗里寻找光明”,意图造出一俊、数俊来遮住百丑。这种伎俩不新鲜,也不高明,经不起网友和社会的质疑。但问题是,面对不幸逝去的25个鲜活生命,权力的喉咙居然还能安之若素,颇有底气地打起“成绩斐然”之类的官腔,这里面,透着一种傲慢,更是一种冷漠。

这种冷漠,并不陌生。去年底鹤岗矿难发生后,责任方的新闻发言人在100多个矿工遇难的惨痛事实面前,还宣称矿难中多数人获救是主流。

在残酷的“杯具”面前,官腔举起了“托盘”:或说明“成绩”,或摆出“主流”。在这些看似冷静的表述中,那些受到伤害的个体和生命,那些刺痛社会神经的现实问题,被有意忽略淡化,强行编织在“正面叙事”中。在一些官员心里,一个人,一群人乃至所有人的冷暖安危、生死存亡,仅仅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实是无足轻重的。而怎么逃脱问责的利剑,保住头上乌纱,才是他们费尽心机进行“语言修补”的真正用意。因此,即便巧舌如簧,说得再天花乱坠,人们感受到的只有彻骨的寒意。

冷漠源于轻视。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悲悯之情,对群众利益缺乏责任意识,对民生疾苦缺乏人文关怀,构成了所有冷漠官腔的潜台词。而这些言论,反过来又成了一份不打自招的供词,供出了在某地某部门,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酿成悲剧的精神根源。

出了事,就摘几顶官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些官员的“心病”不除,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等理念没有在干部心里扎下根来,成为执政行事的铁律,事儿还会再出,冷漠官腔还会再有。这不,湘潭谭家山镇的这次矿难,已经是5年来第三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