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冉禾剑 > 正文
治理学术造假需“换土”与“除草”并举
www.fjnet.cn?2010-01-05 14:50? 冉禾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披露,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已膨胀5.5倍,销售额近10亿元。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有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排除部分人员非每年必须发表因素,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有刚性的论文发表需求,只能求助于网上或网下的论文买卖市场和非法学术期刊解决。(2009年1月5日《长江日报》)

论文造假、抄袭、买卖是一个说老不老、说新不新的话题,说它老,却只是近年来随着汕头大学教授胡兴荣、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辽宁大学副校长陆志荣等一批顶着学术光环的专家教授们的纷纷落马才渐为普通老百姓所知,或者说才真正从“雾里看花”、学术崇拜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了学术领域原来也同商业领域一样造假成风;说它新,却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和毒瘤。

病症已经十分明显且触目惊心,然而解决起来却不像医生治病对症下药那样简单痛快,可以说,现在的学术造假,已经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尴尬而无奈。

尴尬的是众多的学术机构、教研机构,他们长期保有的神秘感、权威性、高端化和无上清高,长期占据的文化精神守卫者的丰碑,已在一只只“论文硕鼠”的丑陋表演下,在其主办、协办、挂名的各类为论文买卖提供“贼窝”、充当“毒贩”的非法期刊的恶劣行径下轰然倒下。

无奈的是论文造假者,晋升要论文,评奖要论文,评职称要论文,毕业要论文,“晋升之门向南开,没有论文别进来”!可是,论文发表机会和资源有限,明知论文造假要钱、要关系、要违背做人的准则,但仍得硬起头皮向前拱。

有没有根治的途径?有!解除论文在晋升、评职称等领域的“敲门砖”功能,实行“换土”政策,使其由“必需条件”变成“可选项”,推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介机制,让学术造假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然而,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要有人才评价、论文评定机制、以及相关利益链的破除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论文崇拜”的风头不会很快消失。当前,在逐步消减、剥夺论文“生杀大权”的同时,还要不遗余力地做好“除草”工作,用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锄头”,毫不留情地打击造假者、鼓励原创者、斩除违法者,正本清源,逐渐还学术论文的本来面貌和高贵气质,逼写论文者努力用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晋升得堂堂正正、心安理得!

?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