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侯文学 > 正文
莫让污染企业“上山下乡”
www.fjnet.cn?2009-12-23 09:43? 侯文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一家小型造纸厂因污染严重,当地居民纷纷举报,环保等部门经常光顾,无法在当地“生存”,竟然悄悄地搬迁到后岗村村东的土岗上,悠然自得地生产起来,在两年多时间里居然无人过问。(见2009年12月18日长城网)这种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媒体披露的信息表明,一些原来“招商引资”引到农村的污染企业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原来在城市无法生存的污染企业则正在向农村转移。诸如,陕西凤翔马道口村由于企业大量排污造成的污染,导致2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不得不酝酿村民整体搬迁;重庆市个体养殖户龙定祥2008年7月承包了北碚区龙滩子水库养鱼,不想由于水库被污染,养了一水库毒鱼,6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大刘庄名为“国明橡胶厂”的私营企业,每天机声隆隆、粉尘飞扬,怪味刺鼻,令人咳嗽不止,4年来严重危害附近村民的正常生活……

污染企业为何会“上山下乡”?一个原因是,被城市环境治理“驱赶”到乡下的。近些年来,一些城市为了改善环境,把大批工厂企业迁出市区,这无疑是必要的。按理说,在迁移过程中,应淘汰那些严重污染企业,但决策者们为了“保发展、增税收”舍不得“割肉”,于是农村便成了受害对象;另一个原因是,农村干部“饥不择食”。这里面,有因“上级决定”不得不接受的,有的是乡镇、村、组主动“招商引资”来的。以邯郸市磁县那家小型造纸厂为例,偷偷地搬迁到后岗村。若乡、村干部不点头,能搬到村里照样生产吗?第三是环保部门没有把住环评关。企业开工生产前必须经过环境评价。按理说,环保部门应严格把关。但鉴于目前的管理体制,环保部门在夹缝中生存,须看领导脸色行事。领导让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环保部门若扭着劲儿,大概饭碗就难保了。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下决心治理不可的时候了。其中,对污染企业“上山下乡”,就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遏制。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